uploads/content/2022/june/458a66369938d550264fd9d8ca428828.jpg" />
東台市觀音禪寺
uploads/content/2022/june/44fb63cc0558f8d1aa6706a0ab58025a.jpg" />
一般人,聽到別人講一句自己不歡喜聽的話,他就煩惱;看到別人做一件自己不高興的事情,他就生氣,其實這就是上當了。別人的一句話,我就生氣;別人的一個動作,我就吃不下飯;別人的一個眼神,我就睡不著覺。如此輕易就讓別人影響、左右,自己也太沒有定力,太沒有力量了。
現在的人大都犯了沒有力量的毛病,太禁不起別人的一句話。如果是好的東西,它必定能禁得起。佛光山當初建西來寺的時候,所用的琉璃瓦都要經過測驗,能受得了幾千度的高熱,才能採用。我認為煩惱也是一種壓力,我們在煩惱面前如果完全禁不起,就太可憐了,永遠得不到平安,得不到安身之處。
《俱舍論記》雲:「煩惱障重,以煩惱能引業障,業障復能引異熟障,如是皆以煩惱為本。」煩惱來了,你要面對它、化解它,如果你躲到房間里,還是會煩惱。煩惱是躲不了的,只有你去除它,把它趕出身心之外,才能得勝。
煩惱就叫「無明」,不明白道理,就會產生無明煩惱。煩惱來了,就像壞人來了,我所結交的良朋善友都會離開;煩惱來了,就像颱風過境,山崩地裂,讓我的心情不能平靜。
煩惱從哪裡來?有時是受外境引發而來,例如聽不慣別人的話、看不慣別人的作風;另有一種是來自內心的煩惱,如疑惑、嫉妒、心量狹小等,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都是自己找來的煩惱。有的人說話,說錯了,被人家怪,當然要煩惱;有的人做錯了事,被人怪罪,他也不開心。不過如果能夠轉念一想,這是在「學習」,也就不會煩惱了。
我們常常因人煩惱、因事煩惱、因語言煩惱。我們自己要有力量轉化煩惱,要轉煩惱為菩提。如何對治煩惱?以下提供幾點看法:
uploads/content/2022/june/4711c616ebca1891e36e4e633e6d7ed0.jpg" />
1.和人相處不要比較,不要計較。
煩惱大部分都是從比較、計較而來的,我不比較、不計較,自然就少煩惱。
2.人家比我好,我祝福他。
例如你起大樓,我沒有錢買房子,沒有關係,我可以在你的屋檐下躲個雨,對我還是有利益。你買電視機,我沒有,也不要緊,你坐著看,我可以在後面站著看一下。你建大廟,我只是個小廟,沒有關係,我以後掛單,總可以到你那裡吃一餐飯吧。世間有很多事你要想得開、看得開,不要嫉妒,自然就不會有煩惱。
3.凡事不強求、不執著。
不一定要求別人非要做到怎麼樣,也不要事事要求別人依著自己的方法去做。人本來就各有各的個性、各有各的自由,如果別人不合己意就生氣,煩惱就會趁著你心智脆弱、愚昧、無明的時候入侵。
uploads/content/2022/june/65df29ee4242abf0938a6fdd71bdcf4d.jpg" />
這些都可以抵擋邪魔外道,更重要的是,要發心工作,讓自己忙起來,自然沒有時間煩惱。平時多結交善知識(善知識:佛教語,梵語意譯。即善友、好伴侶之意。後亦以泛指高僧),不跟煩惱人來往,因為借酒澆愁愁更愁,跟煩惱人來往只有跟著一起煩惱。
5.常常自我反省。
《成佛之道》說:「恥有所不知,恥有所不能,恥有所不凈,回入於大乘。」如果只想到自己很好,經常自己原諒自己,總認為「我就是這樣的看法,我本來就是這樣嘛!」如此就不能改進自己,煩惱就無法去除了。
6.待人親切,奉行「三好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