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防護呢?佛告訴我們防護的方法很多,就是在我們受三皈的時候,受五戒的時候,八關齋戒的時候,沙彌、沙彌尼十戒的時候,乃至出家修清凈行的,那戒條戒的明文更多了。菩薩戒屬於條文制的,如果是在家受的,有六重二十八輕,有十重四十八輕,條文不多,它那個廣泛不是比丘跟沙彌所能比的了。一起心動念,你就犯成了。為什麼在比丘也好,出家要先學戒五年,受了戒之後,一定要學五年,你才知道,能防範,用戒來防範你的心意不起惡念。為什麼佛教導這些比丘,二十四小時經常要修行你的意識呢?就是防你這個心。你稍微一放逸,看見世間上一切六塵的境界相,很容易把你牽動了。一牽動,你那外境牽動你的內心,兩個一結合,一切罪惡就造成了。
我們身口所造的諸惡,你要是懺悔的時候,你要從心,乃是從身從口來懺。懺到是不是完全清凈呢?不一定,那得看你的功力如何。要是懺不凈,乃至不知道懺悔的,光知道造罪的,那苦果你必須得受。無量劫,要想再變一個人身,這些前頭都講過很多了,很難!很難!即使你變了人身,因你過去的罪業,六根不全,或是瞎子、拐子、瘸子,或是聾子,或是相貌醜惡,人家看到你不喜歡;這時你就要感受苦果了。他資生的工具衣食住,穿衣服,所吃的飯,都是粗劣的,甚至連粗劣的都沒有。如果是再墮到三塗去了,墮到餓鬼去了,你沒有吃的,飢火中燒。
念這些苦處,念這些苦果,你現在這因要注意了,你現在起心動念,你要多加小心了,一起馬上就能覺察得到。菩薩他覺知前念起惡,能止其後念不起者,這就是菩薩了。剛一起心動念,馬上就止住了,更不會發這個身口七支了。在起心動念處,從那個地方下手改正,改正,就沒有了。他心也現行,不會造罪的。菩薩他起惡念,念念相續,不能夠一起念就制止,那已經就犯了。就這樣防範久了,心裡根本不起了,遇什麼境界,心不被境轉了,心能轉境了,遇到什麼境界牽不動他。這樣的「如是觀察,漸離生死」。如果經常的這樣去觀察、去思惟、去注意,你的出離心就強了,那就是脫離生死苦海了。漸漸離生死,不是頓離的。
這個觀察的意思,觀是觀照,察是察看一下,因為我們隨時對我們這個心要觀察。禪宗他畫一個牧牛圖,在那隻牛的鼻子上穿一個繩子,隨時在提防不讓它踩到人家種在地下的秧苗。我們這個心也是這樣子,時時不讓它造惡,這樣來觀察。漸漸的觀察,你久而久之就熟練了,自然你善念就多了,惡念就少了,漸漸的可以厭離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