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愛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大;愛有多大,幸福就有多大

  自他平等是說自己和父母眾生。一切眾生做過我們的父母,那時對我們恩重如山,現在我們要感恩、報恩。感恩、報恩是行快樂的因、幸福的因,圓滿福德資糧、智慧資糧的因。你對一個人感恩、報恩,就能得到一個快樂幸福;你感恩、報恩一百個人,你就能得到一百個快樂幸福;你感恩、報恩無量無邊的眾生你就能得到無量無邊的快樂幸福。愛的面越廣、範圍越大,內心快樂越大。

  愛一個人是一種快樂,但是這種快樂很小,很短暫,只是一瞬間、一時的快樂。實際上這不叫快樂站在世間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快樂。愛有多大,快樂就有多大;愛有多大,幸福就有多大。我們發慈悲心、菩提心就是要擴大愛的範圍。能愛一切眾生,能利益一切眾生的時候我們的快樂幸福才會圓滿

  三界所有眾生都當過我們的父母對我們恩重如山,我們要感恩報恩。給他們吃的、穿的、住的,這也是感恩、報恩,但不是究竟,不是有智慧做法。消除他們的業障,斷除他們的煩惱讓他解脫痛苦,讓他們的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圓滿,這才是真正的利益才是真正的、究竟的報答。對一切眾生這樣做這就是智慧的人和有智慧的人的區別。

  我們在成佛之前沒有辦法讓他解脫煩惱智慧圓滿成佛就能法輪就有自己的教法了。所以要立誓為眾生成佛這叫菩提心。但不可能憑白無故地成佛,還要學六度萬行這些菩薩的學處,讓自己成佛這叫菩提心依此,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就修出來了,這樣就明確、明白了。不然,說得好聽,要發願菩提心、要利益眾生,但還是模糊。

  若是父母眾生快樂,只是自己快樂不行。不僅自己快樂,也要讓父母眾生快樂,所以為度化眾生我要成佛這就是發願菩提心

  相續中有了願行菩提心的時候才是進入了大乘妙道。前面也給大家講了,皈依三寶入門,發菩提心是入道。入門和入道不一樣,先入門再入道。相續中有了願行菩提心就是入道。

  勝義諦菩提心是以後的事。剛開始要發的、相續中要生起的是願行菩提心也就世俗菩提心生起是指發出來了自然而然就有了這樣的願望慾望和意樂,就是入道——剛開始入道。

  這是資糧道,後面有加行道,通過資糧道和加行道,最後是見道。見道的時候才有真正的勝義菩提心。之前是世俗菩提心也就是願行菩提心。見道、修道、無修道都是勝義菩提心。但是見道、修道時,入定時是勝義菩提心,出定時還是世俗菩提心

  皈依是入佛道,發菩提心是入大乘道。大家依法衡量自己,不要盲目地學修。學佛修行不能自以為是,不能自己摸索,一定要按佛的教導,按上師的竅訣,最後才能成就

  真的,不要自以為是,不要自作主張。很多人已經皈依好多年了,也學修好多年了,但是一到關鍵的時候,還是自以為是,自作主張,還是自己說了算,根本不考慮佛的教導、教言,根本不考慮上師的竅訣,這樣的人是不會成就的。所以大家把心態穩定下來,扎扎實實地學修,成就就在眼前。

  -----摘自2011《佛子行》講記(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