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尊湛現:心量越大,智慧就越高,自心就越快樂

  阿彌陀佛,諸位同學,大家好。

  我們還是得要繼續,作為真正的修學者,必須要把內心的一切,有所掛礙,執著煩惱,分別,妄想的心徹底地斷除。

  萬法當體本空,放下即是。就這么簡單自然,這么點事。

  所以說真正的放下就是自在快樂,無煩無惱,無憂無愁。

  自身的煩惱都是自己所創造出來的,是什麼樣子心態能夠創造出煩惱呢?

uploads/content/2022/june/a34a02ba3d886a9599668e75086bfc4f.jpg" width="200" height="200" />

  1.愛慕虛榮,慾望的貪婪。

  2.情執心。情執包括,愛與恨。

  3.自私自利思維敏捷,心態複雜,自以為是,自作聰明

  4.心量狹小,性格古怪,傲慢嫉妒,心態歪曲,偏激。

uploads/content/2022/june/c4b9a2f2d9e72d391141de8bda529d0c.jpg" width="200" height="200" />

  這都是鼠目寸光的表現。把自己給自己局限封閉了,只能在一個小的范圍,被圈圈套住,所以自身感覺非常非常累。

  作為一個智者他們的內心,是無框框的,沒有任何的局限,所以就自在快樂無欲無求,一切順其自然

uploads/content/2022/june/9baaedb2fab610517b7859af6158cb9c.jpg" width="200" height="200" />

  大家要注意有一關鍵條件必須要身行。但行「好事」,就是用一顆慈悲,善念的心去身行,所以說才能莫問前程。

  也就是說自己的發心只要是正能量的,這樣子的心量,來出發點,利益一切他人及所有的眾生

  這樣的心態,請大家放心,不用去考慮自己的果報如何,如是因,如是果。

uploads/content/2022/june/e713a94a34fecb0d5335d26fd4685292.jpg" width="200" height="200" />

  作為一個覺悟者,必須要認識到因果關係,這樣的事實

  既然這個果報都是自然所形成的,如影隨形。我們同時也就不必要妄想,分別,執著,掛礙,煩惱,這都是多餘的。

  只要是能夠掌握了這樣自然規律,有因有果。我們也不必須望山捉影,慾望紛紛沒有絲毫的意義

uploads/content/2022/june/d6a0b21529514ab7b4f80aaa5f4ebda2.jpg" width="200" height="200" />

  福報,不是自己憑空想像的,也不是憑空而來的。福與禍都是自心創造的。

  如果望山捉影,憑空而得,這是屬於逆天而行,違背了自然程序,這與惡因惡果性質不同(惡因惡果是屬於自然規律的范圍內),所以大家對此要有所區別。就要受到自然的懲罰,這就災禍

  要是按照自然程序,有因,有果這樣子,善意務實地創造,一切就會一帆風順。這就真理

uploads/content/2022/june/70a2cde5200096e7d1269edb4c7bd8ae.jpg" width="200" height="200" />

  心量的大小,能決定自身的福報。心量越大,正能量就越足,心量越狹小,就越歪曲。

  要想了解自心的心量大與小,邪與正,善與惡,查看自身的果報,就一目瞭然。

  自己所受的果報就是你自心影子。所以說,用不著去找先生算命啊,相面啊,改名,缺「五行」等等,這都是沒有絲毫的意義

uploads/content/2022/june/9f1633f9e5197ecc0d418aada66bc11f.jpg" width="200" height="200" />

  師父直接告訴你吧,很簡單,我也不收任何的費用,也不欺騙大家。

  缺啥?就是嚴重的「缺德」。

  作為一個人啥都可以缺,就是這個德行不能缺。德行是做人之本。若是缺了德還能為人嗎?為什麼形成了畜生道?

  我們更應該相信輪迴六道輪迴是非常可怕的。

uploads/content/2022/june/86631ef83c7a521750c8969b82914c9c.jpg" width="200" height="200" />

  我們大家無論是學佛修行的,還是未學佛修行的,都要因果輪迴做一個詳細,深刻地去了解與認識。一步失足千古恨。

  一定要用智慧來創造我們美好的人生。一定要學會用一顆慈悲的心去善待一切。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成就人就成就自己。

uploads/content/2022/june/25de6470c9a0fcb1ce210ec3450db4b7.jpg" width="200" height="200" />

  必須要有一顆廣闊無量的心量,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必須要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就不至於迷茫,能夠把事情處理的更圓滿

  好了,阿彌陀佛,釋桑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