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農歷二月初八,恭迎釋迦牟尼佛出家日!

  釋迦牟尼佛原名叫悉達多太子,在太子降生後不久,一位當時負有盛名的預言家阿私陀仙人,來謁見凈飯王,說要為太子占相。凈飯王命人抱出太子,請阿私陀仙人觀看,他看得只是目瞪口呆,晶瑩的淚珠不覺一滴一滴的從他眼眶中掉下來,他老是不停的唏噓嘆息。

  最後阿私陀仙人嘆息著說:「大王啊!照太子這種相貌看來,在人間不出第二個來。將來大成人,他若在家,一定為轉輪聖王;他若出家,可成就一切智慧利益人天,據我的觀察,太子將來必定出家學道,轉大法輪。可惜我老了,恐怕將來看不到這些情形了?」我今天能親自見到太子相好,真是我莫大的幸運。但想到我現在已是風中殘燭的年華,留在世間生命不久,不能得受太子將來成為佛陀的教化,所以我就不覺嘆息和流淚了。」 說完嘆息著告辭而去
  
  凈飯王聽了阿私陀仙人的話。使他又喜又憂,喜的是太子相貌殊好,可為轉輪聖王,統一天下;憂的是太子大了當真要出家修道。
  
  太子生後第七天,生母摩耶夫人命終,凈飯王命夫人妹妹太子姨母摩訶波閣波提」扶養太子。她待太子自己的親子無異。
  
  太子年齡漸長,凈飯王請了名師令太子習文學和武藝。先請文事最優的毗奢密多羅教太子聲明(文典),工巧明(技藝),因明(倫理學),內明(宗教學)及醫方明(醫藥學)等諸種學問,又請武術最精的羼提婆太子兵戎法式及各種武器。太子天資聰穎,對文學武技,皆自然通達,加以擊技精擅,神力過人,可以說文武兼全,智勇悉備。
  
  太子雖然勇武聰敏,但性情卻喜沉思瞑想。有一次父王郊遊,看見田中的農人,赤體裸背,在烈日之下工作老牛拖著犁不得休息,還被鞭打得皮破血流;又見農田中被犁翻出的小蟲蚯蚓,被鳥雀競相啄食,慘痛萬分。太子看到這一幅活生生的生存鬥爭圖,心中感到無限的哀痛。就在閻浮樹下,端坐沉思。凈飯王找到他,問他為何如此,他說:「看見世間眾生,互相吞食,心中感到萬分難過,所以坐在這裡沉思。」
  
  凈飯王勸慰了半天,才帶他一同回去,凈飯王想到了阿私陀仙人的預言,深怕太子厭世出家,便為他納釋種婆羅門摩訶那摩之女耶輸陀羅為妃。並為他建築了冬天用的暖殿,夏天用的涼殿,春秋用的中殿。殿中都用七寶裝飾,窮極奢華。復在園里廣造池台,栽蒔花果並以五百采女,歌舞隨侍。人間的娛樂,可以說應有盡有但這些聲色之娛並不能使太子感到歡樂,相反的他更為「人命苦短,憂思無量」的問題苦惱。
  
  一天,太子稟明父王,要到城外出遊。凈飯王便敕令官屬前後導從,陪同太子出城-這時途中觀者如雲都想看看太子的風采。太子乘車到了東門,於人叢中看見一個老人,發白面皺,骨瘦如柴。手持拐杖,行動極其困難。車經南門,又看見一個病者,身瘦腹大,喘息呻吟。痛苦萬狀的在道旁掙扎。後來到了西門,遇到一族人抬著一具屍體。那屍體膿血流溢,惡臭難聞。隨行的親屬,痛哭流涕,使睹者心酸。太子看到此等情狀,真是感慨萬分。想到世人不拘富貴貧賤,都逃不過老病死的大關,乃嘆道:
  
  「日月易過,少年不常,老至如電,身形不支,氣力衰虛,坐起苦極,我雖富貴,豈能獨免,念及將來,甚可畏驚,」
  
  最後經過北門,看見一個梵行沙門,圓頂法服,威儀有度。一手持缽,一手持杖,嚴肅安詳的走過來:太子肅然起敬的贊嘆說:「善哉善哉!這才是使人嚮往的生活啊!」
  
  此後太子就常為如何安身立命,求得解脫的問題沉悶苦惱。到了他十九歲的時候,他下了出家學道的決心,就在二月初八日的夜裡,中夜起身,到耶輸陀羅的寢宮,對熟睡中的愛妃和嬌兒——耶輸陀羅所生的羅候羅——看了最後一眼,斷然潛出宮門,喚醒他的僕人車匿,騎上駿馬健陟,策馬出城、出了北門,回顧巍峨的宮城,他發誓言道:「我若不能求得正覺,。度脫眾生生死海中,誓不再回迦毗羅城。」
  
  說畢他策馬疾走,天亮到了拘利國外的阿拿摩河畔停了下來,命車匿帶馬還宮,車匿哭訴著要求太子一同回去,太子說:「你代我奏知大王世人生死離別。無有定期,我的出家,正是為求這些解脫之道!」
  
  說罷他摘除發中明珠以奉還父王;脫了身上瓔珞以奉還姨母;又脫了身上華美的服飾以與耶輸陀羅,然後拔劍斷了頭發,改扮成沙門模樣。車匿看見太子道心堅切,不肯回宮,無奈牽著駿馬健陟,懷抱著太子的服飾,大哭而返。
  
  太子看車匿走遠,便步入河畔的苦行林中,往訪在林中修習苦行的跋伽仙人,跋伽仙人見了他,他看見和跋伽仙人在一處修苦行外道,有的披著草衣,有的身著樹皮;或躺在泥土裡,或卧在荊棘上,他就問道「你們修學這些苦行,到底能獲得什麼果報呢?」
  
  跋伽仙人他說:「欲求升天。」太子說「升天雖然快樂,但福報總有受完的一天.福報享盡,仍要墮落的呀!」
  
  他和眾仙人反復問答了很久,發覺他們所修的苦行,不是根本解脫辦法,於是他停了一宿之後,即便辭去。
  
  這時凈飯王已知道太子出家事情,他無限悲哀。便派了王師大臣二人帶著侍從,去追勸太子回國。他們追到了太子,但太子立志修行不為所動,王師大臣無奈,乃留下喬陳如等五個人侍從太子,他二人帶著其餘的人回報凈飯王。
  
  太子帶著五個從者,渡過恆河,途經王舍城。城王頻婆娑羅王聞知,便把太子迎往宮中。他覺得太子絕世英材而遁世出家,感到深為惋惜,力勸太子還俗,並願以王位相讓。太子婉和的謝絕了他的好意,頻婆娑羅王,深為感動,便向太子說:「你如得道,願先來度我。太子便告辭而去
  
  他們一行六人,往尼連禪河附近,沿途訪問了事火外道的優樓頻羅迦葉許多人見他們修習的仍不過是生滅法,即便告別而去,再繼續前進,赴彌樓山麓,訪問當時的大學者阿羅邏迦闌,郁陀羅,摩子等,修習禪定,但後來覺悟到,修禪定縱修到非想非非想境界,仍在三界以內,終不能超過生滅無常法則,因此又告別他往。
  
  太子像這樣參訪了數年,毫無成就。乃想到真正悟道,還是在自己精進。於是就到尼連禪河西岸,優樓頻羅村外的苦行林中,靜坐思維。他每天或僅食一米,或僅食一麻,廢寢忘食苦修了六年之久,最後身形消瘦得不像樣子,但對解脫之道無所得,他自想,「這樣飢餓苦修與外道有何分別?還是應該接受飲食,別求修持方法吧!」於是便到尼連禪河洗凈了身軀,並接受了林中牧女供養的乳糜。這時隨太子苦修的五個從者,看到這種情形,以為太子已退墮了修道的初心。便心生誹謗,一同離開太子自行到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修苦行去了太子見五從者離去,他便獨自到尼連禪河外十里之遙的一棵畢波羅樹——即菩提樹下在一塊大石上敷上了吉祥草,結跏跌坐,並發誓說:「不成正覺,誓不起座。」於是就以金剛不壞的勇氣追求大道。如此經過了四十八天,於十二月七日夜裡,諸惡魔——也就內心妄念化身橫來侵擾,太子現大威力,降伏魔軍,然後即便入定,思惟真諦,得大解脫。於初夜裡,觀見三世實相,洞見三世因果,獲得無漏的正智。於第四十九日——十二月八日的早晨,明星出時,豁然大悟證得一切種智,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這時太子已三十歲。
  
  據經上記載,太子悟道的時候,大地震動,諸天雲集,天華飄墜,天樂鳴空,讚頌釋迦牟尼成就佛道

http://www.dymf.cn/uploadfiles/article/2014/3/201403061157511348.jpg"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