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曰
亦贊稱名諸佛者 稱名易故皆出離
一、列諸願名
此願諸師所立之願名有九:諸佛同贊名字願(義寂);諸佛稱贊我名願(良源);諸佛稱揚願(法然、親鸞、性海、深厲、觀徹、道隱);諸佛稱名願(親鸞、月珠);諸佛咨嗟願(禮阿、親鸞、慧雲);往相迴向願(親鸞);選擇稱名願(親鸞);往相正業願(親鸞);諸佛稱嘆願(靜照)。今從法然上人,採用「諸佛稱揚願」之名。
二、願成就文
述有二文:
佛告阿難,無量壽佛,威神無極,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佛如來,莫不稱嘆。
三、同部異譯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唐譯):
若我成佛,彼無量剎中無數諸佛,不共諮嗟稱嘆我國者,不取正覺。
我作佛時,令我名聞,八方上下無數佛國,諸佛各於弟子眾中,嘆我功德國土之善,諸天、人民、蠕動之類,聞我名字,皆悉踴躍,來生我國,不爾者,我不作佛。
使某作佛時,令我名字,皆聞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皆令諸佛,各於比丘僧大坐中,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聞我名字,莫不慈心歡喜踴躍者,皆令來生我國,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四、同類異經
《悲華經》第四十願:
《大悲分陀利經》第四十三願:
五、顯明願意
法藏菩薩何故立發此願?蓋法藏菩薩睹見諸佛剎中,或有國土之佛,雖有功德而名聲不遠;或雖名聲遠聞,他佛不稱揚;或雖多佛稱揚,但不能覺悟眾生,故往生者少。
是故法藏菩薩,愍諸眾生,不知佛勝行,不識佛德名,乃自修歡喜讚歎他修功德,回與眾生,而發此願言:「我所成佛號,遠聞十方,一切諸佛,無時無處,常恆稱揚,聞者生信,無障不除,光明攝取,無不生者,國土名字,亦復如是。」
四十八願,雖皆深妙,然此願最要,設佛有超世大願,若無此願,何令十方眾生得聞?眾生不聞則不信,不信則不生。眾生不生,依正庄嚴,則成徒設;一一誓願,是為虛發,則法藏不能成佛,凈土無由成立,故誓言諸佛咨嗟稱名。末世我等今值往生教者,偏此願之功,凈業行者,善思念之,應念佛名,報佛深恩。
六、釋疑通妨
答:為令本願名號,皆聞十方世界,故誓令十方諸佛,各說本願名號。若諸佛不弘贊於十方世界,則如來尊號如何普流行?十方眾生何得聞信?是故為令十方眾生聞信名號,故願諸佛稱贊。由於諸佛稱贊,眾生聞之,得無上大利功德。此願實為大悲之願,故親鸞大師《唯信鈔文意》雲:「凡十方世界普流行者,由法藏菩薩四十八大願中,第十七願誓十方無量諸佛稱我名,一乘大海之願成就也。」使流行者,即為使聞於十方也。為聞信,願咨嗟,由咨嗟,得聞信。當知,如來一切功德,悉攝光壽無量,而成方便法身,欲以此功德回施眾生,與我同成法身,光壽體德為六字尊號,是為所贊體;誓令十方諸佛,稱揚其名號,普導十方眾生聞信稱名,是此願意。細細思之,此願甚深弘大。
答:菩薩二乘等智行未滿,贊毀盡名不了義,諸佛是滿足大悲人,贊毀皆了義故;諸佛若稱揚,則菩薩二乘等,一切自歸信故。
七、願文略解
「十方世界」者,明所遍國界,十方約橫,該通凈穢之土。
「咨嗟」者,璟興大師曰:「咨者贊也,嗟者嘆也。」
「稱」者,揚也,唱也。凡言稱者有二義:一者稱揚義:《輔行記》曰:「嘆名曰稱,贊德曰揚。」謂諸佛讚歎彌陀洪名,稱揚功德,教化一切,如《阿彌陀經》六方佛證誠之言。二者稱念義:如《無量壽經》雲:「去、來、現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般舟三昧經》曰:「三世諸佛,念彌陀三昧,成等正覺。」諸佛以自證行,為人宣說,眾生聞信諸佛勸贊,如說稱念彌陀嘉號;非但諸佛稱揚稱念彌陀名號功德,亦能稱贊稱名行人。若不因諸佛稱贊彌陀功德,則何能發起眾生稱念?若眾生不稱念,則諸佛稱贊恐無利益,是故諸佛亦咨嗟稱念之眾生。
「我名」者,狹義指六字名號,廣義則指依正二報。《大阿彌陀經》雲:「令我名字,皆聞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皆令諸佛,各於比丘僧大坐中,說我功德國土之善。」此通依正二報。《無量壽如來會》雲:「彼無量剎中,無數諸佛,不共諮嗟稱嘆我國者,不取正覺。」此唯局依報。《悲華經》雲:「願我成菩提已,令十方諸佛,稱揚讚歎我之名字。」此唯局正報。此願成就文曰:「十方恆沙諸佛如來,皆共讚歎,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亦唯局正報。
八、白話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