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師:什麼情況下可以不接受道歉?

  uploads/content/2022/june/66d686a64ced35ca31ea837915004c72.jpg" />

  仁清法師

  菩薩四十六輕戒之十九他犯不受謝悔

  《集頌》:「1、他所侵犯平等悔,心懷嫌恨損惱意。

  不受其謝染違犯。2、稟性不忍無惱恨。

  不受懺謝犯非染。3、若欲方便施調伏。

  但拖空言不應理,外道或彼好鬥爭。

  非時非處諸不宜,雖不受悔無違犯。」

  《梵網經》第九重戒「嗔心不受悔戒」:「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前人求悔,善言懺謝,猶嗔不解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上一條是自己對他人有所傷害、冒犯後要去道歉和謝罪,這一條講的是人對自己有所傷害和冒犯後,前來道歉、謝罪、解釋的要求。1、對方如果是懷著真誠心平等心前來道歉的,自己如果因怨恨他、想報復損惱他,而不接受道歉的,是為「染犯」。2、如果因為自己習性很重,天生的稟性不願接受任何人的賠禮道歉,關鍵是沒有「嗔恨心」和「惱害報復」意,不接受道歉的話,也屬犯戒,但是「犯非染」。3、如果因為故意調伏對方,使其改變毛病習氣;或對方口是心非、並無誠意;或對方的道歉不如法理或道歉帶有非法的要求;或對方是外道教與我們有著根本知見的分歧;或對方喜歡爭強鬥狠,接受道歉會引發更大的弊端;或在不適宜的時或處如正在誦經時等等,如是種種,雖不接受道歉也不犯此戒。

  ——摘自仁清法師佛教大乘正覺道之戒律、戒相疏義》之 菩薩四十六輕戒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