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幾位偉大的母親

uploads/content/2022/may/018e339ad9f727b714b3185c91e2cc71.jpg" width="750" height="540"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

  母親每個人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縱觀中華歷史,那些有建樹、留下美名的古人,大都深受母親思想的熏陶,才成就他們的人生。圖為岳母刺字。(網路圖片)

  母親節,這個起源於西方的節日最早出現在古希臘,雖然經歷了千年,到近代有些許變化,且各國時間不盡相同,但這個感恩母親節日至今經久不衰。其中體現出人類本性中的善,對母愛的謳歌,對年長者尊敬。這和中華神傳文化中的孝是相通的。中華五千年出現的偉大母親更是數不勝數。

  母親每個人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一個母親是否有德行,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響孩子的一生。母親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影響孩子價值觀念的形成。

  縱觀中華歷史,那些有建樹、留下美名的古人,大都深受母親思想的熏陶,才成就他們的人生。這些母親中,最為著名的是:孟母、岳母、陶母、歐母,她們被稱為「四大賢母」。她們的兒子名垂青史,她們的事跡被廣為傳頌,成為歷代教子典範

  一、孟母

uploads/content/2022/may/8bb0d0b3edd74cfe7878295cc032f0a1.jpg" width="700" height="461"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

  孟母三遷(網路圖片)

  孟母,孟子母親仉(zhǎng)氏,戰國時鄒國人。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因此成就孟子,更為後世母親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

  《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之句,說的是「孟母三遷」,以及「孟母斷織」的典故

  孟母為了教育孟子,曾經搬了三次家。孟家原住在墳地附近,耳濡目染之下,孟子常和同伴玩築墓和祭墓的遊戲,孟母認為這樣不好,就搬家了。新家的旁邊是屠宰場,模仿力強的孟子又玩起殺豬的遊戲,孟母覺得這樣的環境也不妥,又搬家了。最後搬到太廟旁,孟子便跟著進出的文官依樣學起禮儀,孟母見了非常高興,這才定居下來。這就是被廣為傳頌的「孟母三遷」。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可見環境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另一典故是「孟母斷織」。有一天,年少的孟子上學回來,孟母正在紡紗織布,便問他:「學得很好了吧?」孟子回答:「還是像原來那樣。」孟母一聽,馬上用剪刀剪斷織布機上正在織的布。孟子惶恐的詢問原因

  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就像我剪斷織布機上的布一樣。君子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譽,向人請教是為了增廣知識。有了學問平常閑居時就能安靜平和,行動就能遠離禍害。現在你荒廢學業,將來不免要成為僕役,難於避開禍害。這和織布養活自己沒什麼不同,如果織布半途而廢,豈能讓家人長年穿暖吃飽不缺乏糧食呢?女人若捨棄衣食技藝,男人若怠惰修持品德,不淪落為盜賊,那麼就將淪為奴隸了。」

  孟子聽完母親的話,心生警惕,早晚勤奮向學,受業子思的門人,最後成為名揚天下的大儒。

  二、岳母


uploads/content/2022/may/5585cb2e1af153a31131819b5cd1092a.jpg" width="700" height="504"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

                              岳母刺字

  岳母,南宋抗金英雄岳飛母親太夫人。她在國家危亡之際,深明大義,勵子從戎,並在岳飛背上刺字「精忠報國」,被傳為佳話,世尊賢母。晚年太夫人岳飛軍中奉養,紹興六年春病逝鄂州,宋高宗賜葬於廬山,埋於株嶺。

  典故岳母刺字」是這樣的,起義軍楊么久慕岳飛文武全才,因此特差王佐拜訪岳飛,想聘請他前去相助。王佐拿出許多金銀珠寶作為聘禮。岳飛正色說道:「岳飛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堅辭不收。王佐無可奈何,最後只得收拾起聘禮回山去了

  岳母知道後,沉思了一會,就讓岳飛去中堂擺下香案,端正香燭,隨後帶媳婦一同出來,焚香點燭,拜過天地祖宗又叫岳飛跪在地上,媳婦研墨。岳母說道:「孩兒,做娘的見你甘守清貧,不貪富貴,是極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後,又有些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倘我兒一時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豈不把半世芳名喪於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字,願你做忠臣,盡忠報國,流芳百世我就含笑於九泉了!」

  岳飛聽罷,說道:「母親說得有理。」便將衣服脫下半邊。岳母用綉花針在他背上刺下了「精忠報國」四字。後來岳飛成為一代有名的抗金英雄,為歷代人民所敬仰。

  三、陶母


uploads/content/2022/may/0fe1156826fa4c290a9922ecc5c5e2a7.jpg" width="700" height="538"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

                               封壇退鮓

  陶母,陶侃的母親湛氏,是中國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她以教子有方和寬厚待人稱道於世。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陶母「截發筵賓」、「封壇退鮓」等典故被廣為傳頌,大家尊其為「賢母」。

  在陶侃年輕之時,有天下大雪,陶侃的朋友鄱陽孝廉范逵來訪。陶侃因家貧,擔心沒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心中十分焦慮母親看在眼裡,安慰他說,你只管留客吧,我會設法招待好你的朋友的。

  她把頭上的長發剪下,換成酒菜;「斫諸屋柱」為薪柴;又捲起鋪在床上的乾草,切細後喂飽范逵的馬。范逵事後得知,感慨地說:「只有這樣的母親才能教育出陶侃這樣的人才啊!」

  母親「截發筵賓」的待人美德,深深銘刻在陶侃心上。故陶侃為官以後,始終保持著「恭而好禮」,「引接疏遠,門無停客」的待人作風。

  「封壇退鮓」的典故是說,陶侃曾在浙江海陽做縣吏,監管漁業,常有下屬送東西給他有一次,一位下屬送了一壇魚鮓(腌魚)給陶侃,孝順的陶侃馬上念及一生貧居鄉間的慈母,便囑託鄉人帶給母親。誰知母親卻原封不動地將這一壇魚鮓退了回來,並在信中寫道:「你現在官吏,拿官物送我,不但不能讓我高興,反而增加我的憂慮。」陶侃收到母親退回的魚鮓和回信,大為震動,愧疚萬分。此事給陶侃以極大的教育,為陶侃後來做官的廉潔奉公打下了基礎

  後人贊譽:「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 (明.張九韶《重修陶母基記》;康熙《新淦縣志》卷十四《藝文志.記》)

  陶侃學富五車,為人正直,秉公守法,他從長吏、太尉、都督大將軍一直做到封長沙郡公,成為中國古人治學和為官的表率。而這一切都與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四、歐母


uploads/content/2022/may/a1d889bc68591f31b59dc847c93a57ba.jpg" width="700" height="493"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

                               畫荻教子

  歐母是北宋著名學者歐陽修之母鄭氏,她只讀過幾天書,但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母親歐陽修4歲時父親去世,母親獨自辛苦將他撫養長大。歐陽修的父親當過地方官,去世後,家境逐漸貧寒孤兒寡母生活非常艱難。

  歐陽修五歲時,歐母便教他讀書識字、做人處事的道理。只是當時家裡窮,家裡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桿代替,然後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這就是後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

  鄭氏還經常以歐父的為官事績告誡歐陽修,一定要廉潔奉公,樂於助人。歐陽修在當官期間,積極支持范仲淹維持新法,後因此被貶職。但歐母並沒有抱怨兒子的仕途不濟,而是寬慰兒子說:「你為正義被貶職,不能說不光彩。我們家過慣了貧寒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沒有負擔精神不衰,我就高興。」有母如此,兒子焉能不偉大?

  中國曆史上有厚德的母親不止這四位,還有太姜——周公季之母;太妊——周文王之母;太姒——周武王和周公之母;顏征——孔子之母;佘太君——楊延昭之母等等,多得數不勝數。她們不僅僅是養大孩子,而是用自己的德行,教化孩子做人之道使他們成為品德高尚、萬世傳頌之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