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裝反省是裝不像的

uploads/content/2022/june/ac78fa4115bebe835618dc16a4a1edf9.jpg" />

  「懺悔」的意思是:坦白自己身口意所犯的一切罪業,從此約束自我,不復再造。全世界宗教團體大部分都倡導信眾要「懺悔」,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反省」。

  人的五官都朝外,喜歡通過外境去感受,所以「反省」也是因為外在因素而產生的,是由外向內反觀自己。最容易反省的是我們的身體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如果做的不對,別人會指責我們。就像如果你不洗澡,就有人說你又臟又臭;如果你的談吐不當也會有人反感。所以,大多數人能夠養成習慣——因為外表和言行無法和外境相容而反省並改變。也就是說,反省往往來自於「怕別人說」、「怕別人嫌棄」。

  拿洗澡來說,有多少是因為需要洗澡而洗澡的?大多是怕人家認為自己臟和臭,養成了習慣。高原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一些原始部落,到現在還沒有天天洗澡的習慣,因為在交往中沒有人互相嫌棄。進入所謂的「文明時代」以後,大家覺得那是生活的必需了,為了在彼此的接觸中產生好感和美感,要注意衛生要注意保養。希望給別人留個好印象這是外在的反省。

  就這樣,外在的反省,已成為人類習慣的「偽裝」,這是社會發展教給人類的。在外在的監督和促進下,人們已經很注重對自己身體的反省,不但要把身體的污垢洗干凈,把臉洗干凈,每天早起還要刷牙,把嘴裡的污垢洗干凈,不刷牙怕人家說我們嘴臭;有的女士還會覺得不化妝就像沒穿衣服一樣,無法面對別人。

  當身體「硬體」的保養被足夠重視後,心靈「軟體」的保養越發重要了心靈的保養,才是人生至關重要的大事。因為人很難做到的是心靈的反省。外人看你的心,是看不透的,不像看你的臉一目瞭然,所以很少有人指責一個人的心。心靈的反省必須依靠自覺自願才能做好,也因此,難度最大。

  人們對自我行為習慣的縱容和包容幾乎是一個禁區。一般情況下,只要人家說到我們的缺點,即使明明知道是自己有過失,人們還是會習慣馬上把它包裹起來,把自己保護起來,辯稱這不是自己的缺點,而是別人為難自己,是別人先挑起的爭端,是別人逼自己的……總而言之,都是別人的錯。人喜歡這樣保護自己,但內心失去了反省的機會

  佛教倡導最先反省的不是身體語言,而是自己的心,因為心是語言和行動的始作俑者。如果一個人想有進步,就必須先學會反省內心。凡事先從自己這里找原因,別人挑剔你的語言你要先問問自己:「是我沒講清楚嗎?」這種內心活動本就是一種反省,然後才是辦法去糾正。一個人怎麼走路、吃飯,怎麼穿衣打扮都應該加以反省,要讓心知道並接受別人的觀點,「這是為我好的,這是對的」,然後再往外發展。思考、糾正,再行動。這種由內往外思維力與行動力才是真實有效的深層懺悔,才能稱之為「反省」。

  我們經常開玩笑,形容一些人做表面文章是「美國大兵想裝英國紳士」,怎麼裝也裝不像。貴族家庭出身的人,他的紳士氣質是與生俱來的,生來就帶著紳士基因也就佛教講的,他是帶著業力來到這個紳士家庭的。再者,他的做事方式是祖輩很多代人形成的傳統,從小在這樣的環境里受熏陶,漸漸地從內而外就會展現出這個家族特有的紳士風度。即使某一天貧困潦倒,沒落成貧苦人,貴族氣質也還是有的。如果沒有這樣的經歷,沒有這樣的環境只在外表、穿著語言上改變,假裝紳士是裝不像的。這正像我們所說的反省,外表裝裝反省,是裝不像的,一定要從內到外,當心靈開始改變,言語和行為自然就轉變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