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在墓中三呼三應的公孫聖

  歷史典籍中記錄人死之後形滅而神不滅例子有很多,其中就有吳王公孫聖於胥山這段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於夫椒之戰大敗越國。越王勾踐為了他的復國計劃,自願到吳國吳王奴婢,願全國的女人都為吳王服務,都能夠卑賤到這種地步。吳王夫差就沒聽從勸諫,沒有殺他。

  勾踐服侍吳王可真是到家,比親生兒子還親,非常聽話。吳王夫差得了病,勾踐不僅侍候在側親嘗湯藥,甚至連吳王的大小便他都要嘗一嘗,來看看這個病情怎麼樣。其實這都是假象,他想要回國,就必須委曲求全、假意奉承。

  可吳王夫差覺得勾踐這個人太好了幾年後就放他回去了勾踐回到越國,卧薪嘗膽,蓄積力量,準備伺機報仇了。

  當時吳國兩位忠臣公孫聖、伍子胥,能夠看清勾踐的卑弱謙下是偽裝的。從一開始,這兩位大臣就主張殺了勾踐,以免後患,吳王夫差當時就沒聽諫;現在將他放回去,又錯了第二步。這兩位大臣也是不同意的,力諫吳王吳王竟然將勸諫公孫聖和伍子胥都殺了,就投在胥山的山巔上。

  二十三年之後,勾踐領導的越國軍事力量、國力都強盛了,就開始征討吳國了。

  以前吳王夫差也是勵精求志的,但在征服了越國之後,一念驕奢之氣起來,過著淫逸放縱的生活。當一個國君奢侈之時、不顧民間疾苦之時也就是他的國力要下降之時;而越國是在一種非常恥辱的情況下,處在一個振興向上的過程中

  所謂哀兵必勝,兩軍一交鋒,吳國就戰敗了。吳王夫差就逃跑到了胥山(就是現在的餘杭山),跟隨他的是太宰(官名)伯嚭。

  一到胥山,伯嚭就想到,這是公孫聖葬身的地方。於是吳王夫差就說,我們來祭祀一下公孫聖吧……這時忽然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公孫聖的勸諫,他悔不當初,覺得沒有聽公孫聖的話,才落到現在這種下場。所以他對原來的忠臣公孫聖很是懷念。

  在祭祀的時候,吳王夫差就讓呼公孫聖的名字。等伯嚭一呼「公孫聖!」,就能聽到墓中傳來應答聲「在!」,「公孫聖!」,「在!」,這樣是三呼三應啊,公孫聖的魂魄都沒散,還在那個墳墓里。

  吳王夫差一看到這種情形,就仰天長呼:「死者有知啊,我沒有臉面見地下的忠臣。」本來他還想重整殘局的,但現在覺得悔愧難當,就在公孫聖的墓邊伏劍自殺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