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你是個愛憎分明的人嗎?

  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些人評價自己,「我是愛憎分明的人。」佛教倡導對所有眾生都以平等舍的角度來看待,避免對自己不喜歡的人、事、物過度排斥。你可以分明明了解善惡,並堅持正確的取捨,但不要去排斥,引發嗔恨心,那樣就不好了

  特別愛,特別憎,都要往中間走一走。其實,所有的愛憎,都牽涉人對自我執著,並非你喜歡的就多麼好,你不喜歡的就多麼惡,而是因為裡面摻雜了你的執著當你放下自己的執著,會發現所謂的壞人也有好的方面;所謂的好人也有缺點毛病。一個人不會一無是處,也不完美無缺。

  比如仇富,是有些人站在富人對立面上,盲目地與有錢人拉仇恨,不少是過過嘴癮,罵罵咧咧,平添很多嗔恨心。很多人自己沒辦法變富,就仇富;自己沒辦法當官,就仇官。這其實都摻雜了大量的我執。為什麼有些人無法累積很多財富呢?有的是因為自己不努力用功有的是努力用功也沒有得到什麼,這本來是很正常的,畢竟人的能力福報是不同的,和別人富起來沒有必然的關聯。仇富,也並不能使你變得富,那有什麼必要仇富呢?窮一些的人,首先就不能有仇富的心態,仇富的人怎麼能變富呢?

  我認識一個人,一直很妒忌一個有錢的朋友,因此經常到處講他的壞話,最後連朋友都沒的做了。我就跟他講:「你贊美他,他就算沒給你財富,也許可以請你吃頓飯你就得到了,他擁有的部分你就可以分享了。你妒忌他,天天說他是非,你想吃那一頓飯都沒機會啊!你幹嘛要仇視他呢?他也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甚至比你多了幾百、幾千倍努力以後,才擁有的這些。」 沒有擁有的人,只要用心謙虛地去學習人家,也可以分享所得。任何時候我們都要隨喜讚歎別人的優點和能力平等看待每個生命體,尊重他們,從而讓我們心境慢慢提升上來:人家能有這樣的福報,我們要高興啊!

  擁有者,要學會尊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要知道自己能擁有這些是因為很多人的付出,並不是憑一己之力就可以得到的。變富有的人,要自我檢視一下,不能變得為富不仁,要慢慢回饋社會。現在有不少人,是從山裡出來的,到沿海及世界各地打工,賺了錢再回饋家鄉,蓋學校,做慈善事業,帶動一批人跟著他致富。能夠回饋社會,是富人典範做法,這將是從富到貴的轉變,是真正能獲得社會聲望與名譽的途徑,一個總是做好事富人,一定會得到社會的好評與大眾的認可。

  朋友富了,我們要高興;國家大了,我們更應該高興。大家用平等心看待每個生命體,彼此享受在不同階段所帶來的物質精神文化貢獻,這樣漸漸地就能一同富有了。印度寂天大師有一句話非常好:「如果可以改變,有何不高興?如果不能改變,為何不高興?」所以,懂得隨遇而安的人很容易收獲快樂,因為他知足,不僅會為了自己高興,還會為了他人高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