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行大和尚:人在什麼時候容易暴露本性

  板蕩識忠臣

  當年唐太宗李世民曾在《贈蕭瑀》詩中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意思就是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里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看一個人,只有在危難之中,在重大的考驗面前,才能真正檢驗出他人格的底色。

  唐王李世民通過這首詩高度評價了蕭瑀的高貴品格,也表達了對蕭瑀當年幫助的感激之情。蕭瑀本是隋煬帝楊廣妃子的弟弟,當時手握重兵擁有無田地房產,蕭瑀性格耿直曾多次勸諫楊廣不果。後李淵起兵,李世民去勸其歸順,蕭瑀義無反顧的捨棄了田地房產,將兵權交給唐王李世民。可見蕭瑀不是貪戀權勢利益的人

  李世民當政後,曾多次罷免其官職,後又得到重用。蕭瑀雖心有不平但卻沒有反心,李世民做此詩不但是為了感激當年輔助之恩,更重要的是對蕭瑀人格的肯定。

  蕭瑀之所以能夠坦然的放棄榮華跟隨李世民,而後雖受屈而能不怨恨李世民,主要是在蕭瑀的眼裡把百姓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而把自己的得失看的很輕。楊廣雖對他很好,但對百姓不好,李世民雖曾多次罷免其官職而其無怨無悔是因為李世民是有道明君。蕭瑀是有大義之人,也是有大智慧的人,「勇夫安知義,智者懷仁」他的仁義是逞匹夫之勇的人難以理解的。

  另外,唐朝之所以能開創出盛極一時的「貞觀盛世」,與李世民能容納象蕭瑀、魏徵這樣敢諫言的忠臣不開的。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121042459793ed7d159c" />

  疾風知勁草

  落魄時,馮異為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乞討粥飯。

  馮異投奔劉秀第一個官職劉秀的主簿。

  主簿一職,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秘書或秘書長,聽起來沒有大司馬將軍關內侯關外侯響亮,但是個很重要的職位,接觸的基本上都是領導最密切的官員

  據《文獻通考》記載:「蓋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監以至郡縣皆有之。」漢代主簿,都是長官的親吏,權勢頗重。比如陳琳當過大將軍何進的主簿;曹操的兩任主簿,一個是楊修,一個是司馬懿;呂布當過丁原的主簿;而關羽的主簿是廖化——個個都是領導的心腹。

  馮異能當上劉秀的主簿,除自身的才能外,還因為劉秀對他的才能和忠誠非常信賴。在劉秀所信賴的將領中,排名最靠前的鄧禹、吳漢、賈復、岑彭、朱佑、馬武,都是南陽籍,而外籍將領中,劉秀最信任的就是潁川馮異了。

  劉秀洛陽韜光養晦期間,可謂一生中最難受的時刻。兄長被殺後,劉秀不能公開反抗更始帝,只能委曲求全,平日里言談舉止吃飯穿衣還如往常一樣,獨自一個人時劉秀常常難過得枕頭上留下哭泣的痕跡

  這時,馮異單獨拜見劉秀,勸他:「天下同苦王氏,思漢久矣。今更始諸將從橫暴虐,所至擄掠,百姓失望,無所依戴。今公專命方面,施行恩德。夫有桀紂之亂,乃見湯武之功;人久饑渴,易為充飽。宜急分遣官屬,徇行郡縣,理冤結,布惠澤。」(《後漢書·馮異列傳》)

  為了擺脫這種被動局面,馮異勸劉秀走權臣的後門。

  當時,更始帝幾次想派劉秀巡行河北,但遭到手下大臣的反對,認為這無疑是虎歸山林、龍潛大海朝廷內最得寵的是丞相曹竟和他兒子曹詡,馮異力勸劉秀與曹氏父子二人「厚結納之」。在劉秀的賄賂下,曹氏父子主動劉秀好話,讓更始帝最終拍板,命劉秀「持節渡河,鎮撫河北諸郡」。

  公元23年10月,劉秀出行,馮異以主簿的身份隨同。在後來的「雲台二十八將」中,當時在光武帝身邊的只有馮異、朱佑、臧宮等五個人。

  劉秀一到河北,便採納了馮異在洛陽時的建議,派馮異和銚期「撫循屬縣」,收買人心

  馮異和銚期到了下面,釋放囚徒,撫恤鰥寡,亡命投案者既往不咎。馮異還私底下了解那些兩千石的官吏,考察他們是真心歸附還是懷有二心,並把這些名單暗中報告劉秀

  此時的馮異,儼然是劉秀的情報部長兼組織部長。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12104576230744e35066" />

  逃難路上,劉秀馮異君臣情深

  劉秀雖然得到「持節渡河」,巡行河北招撫的機會,但更始帝對劉秀始終懷有戒心,盡管給了他 「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的身份(相當於今天的集團軍司令),但沒有給劉秀配備兵馬和糧草輜重,所以《後漢書》說劉秀是「單車空節巡河北」——差不多就是光桿司令了。

  屋漏偏逢連陰雨。

  劉秀到河北沒幾天,就遇到了麻煩事:一個叫做王朗的人在邯鄲稱帝,此人自稱是西漢成帝之子,為躲避迫害,流落民間。一時間,河北諸郡紛紛響應,連劉秀所在的薊城也貼出布告,以十萬兩黃金懸賞劉秀的項上人頭。

  劉秀的部下只有百十號人,只能出薊城往東南而逃。由於形勢危急,他們不敢入城邑,「晨夜草舍」,吃住都在道旁。

  而正是這段逃難之路,見證了劉秀和馮異的君臣之誼。數年後,劉秀稱帝,對馮異功績印象最深的並不是他如何運籌帷幄、開疆拓土,而是如何討飯和煮飯,這就是「荒亭進粥」和「沱河麥飯」典故的來歷。

  劉秀行人到達河北饒陽(今河北饒陽)蕪蔞亭時,天寒風疾,大家凍得面無人色,帶的食物已經吃光,而且沒一個人帶錢,大家一下子全傻眼了。

  還是馮異放得下臉面,到附近的村子裡要飯,討來了一碗熱騰騰的豆粥。第二天,飽食和飽睡後的劉秀對將領們說:「昨得公孫(馮異字公孫)豆粥,饑寒俱解。」(《後漢書·馮異列傳》)

  然而,劉秀的悲催之路還沒結束,當他們一行人到達滹沱河邊時,天降大雨,劉秀等人只好跑到路旁一個破房子里去避雨。這時馮異找來乾柴草,鄧禹在灶火中點燃,讓劉秀解衣烤火。此時大家又冷又餓,又是馮異在破房子里找到半袋麥子,給大家做了一頓麥飯。

  「荒亭進粥」和「沱河麥飯」這一段艱難歷程,給劉秀留下了深刻印象

  公元30年,馮異班師回朝。光武帝劉秀把他介紹給群臣說:「馮異在我起兵時就我當秘書,後又為我平定關中。」於是,「使中黃門賜以珍寶衣服、錢、帛」,並下詔說:「倉卒蕪蔞亭豆粥,滹沱河麥飯,厚意久不報。」

  馮異也相當感動,答謝說:「臣聞管仲謂桓公曰:『願君無忘射鉤,臣無忘檻車。』齊國賴之。臣今亦願國家無忘河北之難,小臣不敢忘巾車之恩。」

  小編分享這兩個歷史人物不是炫耀自己知識有多淵博,而是通過古人的事跡更能證明一個人在什麼時候最容易暴露本性那就是患難時,生活中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太少了。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312104779376788935c86" />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關係,我與社會關係,我與國家關係,我與自然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人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