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錫大師:念佛三昧寶王論新白話版4

  高聲念佛面向西方門第十一

  問:想就是無想,聽到了。但在方等經中,修無上深妙禪定,要相繼不斷觀想白毫,並稱念佛號,祈求殊勝禪定。契入以後,心佛兩忘,確實有了。只要默念如泉水清澄,三昧自然達到。又何必聲音喧鬧街巷,響徹山林,然後算是修道呢?

  答:確實如你問的,有聲音也沒錯。試著為你說明一下。為什麼呢?那避免散亂關鍵就在聲音聲音的不奮激,心裡就偷偷走神飄忽不定。聲音的奮激啊,就如拔草連根,鞭策在後,用畢生相對,永遠告別百千憂患這是第一個意義啊。就近來說,聲光達到的地方,萬禍冰消雪化,而功德叢林,如千山的松林茂盛。這是第二個意義啊。往遠了說,凈土佛的金容輝煌散發光彩,寶華如雨飄落空中,好像手指掌紋在眼前,都是因為聲音了。這是第三個意義啊。如牽引木石,太重不能前進。洪亮的聲音發號司令,就飄然輕舉了。這是第四個意義啊。與魔軍相戰,旗鼓相當,用聲律調動兵馬,堅定破除強敵。這是第五個意義啊。具有這麼多的意義,又何必厭棄呢?不如喧靜兩全,止觀雙運,符合佛意,不也可以嗎?定慧如果均等,那麼心與佛都忘了,確實如你問的了。所以廬山遠公的《念佛三昧序》說:「功高容易進取,就是念佛為先。觀察那玄妙音聲的扣動,每當聽到後心裡的塵累消除了,滯礙的情執融化開朗。不是天下的至妙,怎麼能如此呢?」說到有明證的,不如《華嚴經》的偈語說:

  寧受無量苦,得聞佛音聲不受一切樂,而不聞佛名。

  那麼既然如此,那佛聲遠震,開啟善的萌芽。猶如春雷的驚動百草,怎麼能隨便指責呢?

  問:高聲低聲稱念佛名號,明白這個意義了。十方凈土都有如來。面向西方,怎麼這麼執著呢?

  答:你問的不對啊。這是方等佛經上這樣說的,不是人間法師的意思啊。怎麼可以誹謗方等經呢?

  問:敬聽明白了,那麼理在哪裡呢?

  答:也有它的道理就如愚痴的人觀世音菩薩像有十一面,就要偏執的問:「為什麼不安十二面呢?」隨了他的話,又要偏執的問:「為什麼不安十一面呢?」你要東來刁難西,那道理也是如此。還在執迷不醒的,就用這色身讓他有方向安置,不背向一方,那就自己悟了。如果他不悟,那真是不可教化,只可悲憫了。又《勝天王經》二行品,說明了如來十種隨形好,其中有一隨形好的光明功德,名叫「一切向不背他」了。那麼佛不可以背向,而要常面向一切眾生不像怨仇一樣,不要相見。慈悲至極了,這是不背的意義啊。智者大師,從小的時候,直到老年,睡卧就合掌,坐著必定面向西方。臨終時,要人讀四十八願,九品往生光明滿山,天樂鳴奏,生到凈土。面向西方的意義,不也弘大嗎?

  問:面向西方,敬聽明白教理了。般舟的意義,在哪裡呢?

  答:梵語的「般舟」,意思是「現前」。就是說思惟不止,佛現在正在定中。總共九十天行道的,是助般舟的緣,不是真正解釋它的意義啊。

  問:凈土妙門,般舟的意義,都聽到剖析了。但是近代以來,誰登上安養國了?既然沒有回報,怎麼知道去哪裡了呢?希望為我說明。

  答:晉朝廬山的慧遠法師,是首先提倡凈土法門的。遠公跟從佛陀陀羅三藏,傳授念佛三昧。(考證遠公在晉孝武帝太元十五年庚寅,與信眾一百二十三人結社念佛。經歷十七年,到安帝義熙二年丙午,佛陀陀羅才到長安。後來因為小事,前往廬山。飛錫說佛陀陀羅傳授遠公念佛三昧才結社,這是沒有詳細考查。)與弟慧持,高僧慧永,朝庭賢人貴士,隱居飄逸的清信人士,宗炳,張野,劉遺民,雷次宗,周續之,闕公則等,一百二十三人。鑿山石刻銘文,發誓往生凈土。劉遺民著寫文字,大略是:「推想交臂錯過的沉淪,悟到無常的期限迫切。審視三報(現報生報後報)的催促,了知艱險惡道的難出。這就同志賢人們,所以早晚警惕勤勉,盼望救濟的心情啊。然後又妙觀佛的儀范,啟動心光覺照。靈識因為覺悟更新,形體由於化生改變。依託著芙蓉暢遊在中流(七寶池八功德水),蔭庇著瓊柯(七寶行樹)吟唱詠嘆(讚歎佛)。在空中飄著如雲的衣裳(飛行),在香風中度過時光歲月。體忘安危而充滿和穆,心超苦樂自我滿足。低看三途惡道遠遠地謝絕,傲視天宮而永遠的告別了。引領眾生繼續往生軌道,指向大覺作為期望的目標。這個目標達到了,豈不弘偉嗎?」遠公製作的《念佛三昧序》說:「稱做三昧的是什麼呢?就是專思寂想的意思啊。思慮專註心志如一不變。念想寂靜則氣虛無、神清朗。氣虛無就智安在覺照上。神清朗就沒有幽暗不能透徹。這二者是自然玄妙的要訣,融會如一就達到妙用啊。那麼種種三昧,它們的名字很多。功效高而容易增進的,就是念佛為先了。如果按凡夫種種的緣,固然不能理論那優劣,自然可知啊。」謝靈運的《凈土詠》說:「法藏長王宮,懷道出國城。願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凈土一何妙,來者皆菁英。頹年安可寄,乘化必晨征。」你問沒有見到往生回報的,有晉朝的闕公則,發願往生後回來報信。後一同發誓的友人,在東京白馬寺,那夜為闕公則超度誦經。當時林木宮殿,都變作金色。空中有聲音說:「我是闕公則啊。以前祈求往生極樂寶國,如今已實現了。所以來報信。」說完不見了。支道林讚歎道:

  大哉闕公,歆虛納靈。神化西域,跡驗東京。徘徊霄虛,流響耀形。豈欽一贊,示以非冥。

  又有虞孝敬讚歎道:

  猗歟公則,先甘法味。知我者希,其道乃貴。金光夜朗,玉顏朝晬。不舍有緣,言告其類。

  夢覺一心以明三昧門第十二

  問:闕公的往生,金光來回報,敬聽了佛說一切法如夢道理,不知所念的佛,所生凈土,也是不是如夢呢?如果不是夢,那佛在心外,如果是夢,那佛在夢中就如夢中得到金子,醒來一無所獲。只恐怕虛念佛一場,終歸是一虛妄。請為我解釋吧。

  答:不是虛妄啊,怎麼知道呢?如果修念佛三昧的人,如夢中得到金子,醒來一無所獲,就同虛妄一樣啊。但究竟因為念佛往生凈土,怎麼說是虛妄呢?如修習天眼法,先觀想明珠,火球等光,觀想不斷,實際發生天眼,誰說是虛妄呢?哪裡像夢中得金,畢竟沒有?不要把深遠的事和淺近的知見拿夢作比喻,不能把念佛往生完全等同夢,是很明顯的了。又《華嚴經》說:「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心迷惑也如夢一樣,就是九法界生了。心覺悟如夢醒一樣,就是一法界就是諸佛啊。迷悟只在於一心,夢醒就不是兩回事。經上所謂「了妄本自真,則見盧舍那」,縱然是如夢虛妄又有什麼損失呢?願你細心體察,堅定志向

  念三身佛破三種障門第十三

  問:佛有三身,如何憶念?願開示方便,使人們沒有錯失。

  答:那佛的三身,是法報化啊。所謂法身,如月亮的體。所謂報身,如月亮的光。所謂化身,如月亮的影。萬種水裡都有月亮,這月亮是多個還是一個呢?不可說是一個,萬各水裡月亮常有差別了。不可說是多個,虛空中的月亮是一個啊。如梵書的伊字,像摩醯天王的, 三隻眼,縱橫並別,都不可以確定啊。經上說,或化現小身丈六、八尺的,都是眾生心水中的佛啊。佛尚且無形無相,怎麼會有二個呢?凈土穢土,也是自己心中映現的罷了。如果要用念佛的三身,破除三種障(業障報障煩惱障),現在試著說明。那佛身的生起是從止觀生。止與觀不均等,那障礙必定生起念佛的人,修止時心念沉重,昏暗障發起,就障礙化身佛了。又須要用心來激勵,念想白毫光,就是破昏暗障啊。修觀時心念浮躁,無惡不造,就障礙報身佛了。再回到修止,止息一切惡,念想佛昔日的因,有恆沙那麼多功德智慧圓滿,酬因報果,就是破除惡念障啊。如果空有二邊的障礙亂動,奇形怪狀,萬相繽紛,順逆兩賊的強軟,就障礙法身佛啊。用中道第一義空性破除,偈說:

  無色形相,無根無住處。不生不滅故,敬禮無所觀。

  觀照的理,如迅猛狂風,吹散重雲,顯明法身清凈寶月,就是破除逼惱障啊。應為病才下藥,不是這樣嗎?(自注,這是天台智者大師的解釋,搜尋不廣,實在沒有見到其他法師有這樣的妙釋啊。止觀意義前面已經大略辨識,應在口訣,不是文字能說明的啊。)我既然教化人,人也教化物。物我都成就三昧興盛。眾生無盡,三昧就不絕跡啊。以上六門,都是念現在阿彌陀佛而通三世佛的意義啊。廣的如《安樂集》,《天台十疑論》,感法師《釋群疑論》,《往生傳》,稠禪師法寶義論》等解說。也如飛錫我先前撰寫的《無上深妙禪門傳集法寶》一卷廣的說明啊。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