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如來應化事跡連載之九

  五十七.成等正覺

  《普曜經》上說:菩薩坐於菩提樹下,以堅強不屈的意志,降伏了魔怨,終於成就了正真覺。於是建大法幢,昭示即將度脫三界一切眾生;默坐樹下,示現四禪,為將來學道修行徑路:意以清凈,成一禪行;靜然守一,專心不移,成二禪行;以凈見真,成三禪行;心不依善,亦不附惡,中外俱凈,表裡無垢,正在其中,寂然無變,成四禪行。已得定意,建立四無量心,行三十七道品,是謂無為度世之道

  菩薩自知已棄惡本,無淫怒痴,煩惱已斷,生死已除,一切功德圓滿究竟,無所欠缺,所作已辦,於明星出時,廓然大悟,得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佛十種神力、四無所畏、十八種不共之法,一時俱得。若論佛道境界微妙難知,高而無上,廣不可極;淵而無下,深不可測;大包天地,細入無間。

  其時菩薩自念道:從前錠光佛為我授記說:「將來成佛,號釋迦文。」今果得之。然而細想起來,亦大不容易,無量劫來,諸所施為,道德慈孝,仁義禮信,中正守真,虛心學聖,柔和凈意,行六度無極,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行四無量心,所謂慈悲喜舍;常念四恩,養育眾生,如愛赤子;承事諸佛,積無量德,累劫勤苦,總算功不唐捐!

  五十八、諸天贊賀

  《普曜經》上說:當時,欲界天王如來坐於樹下,以智慧神通降伏魔怨,成等正覺,所願具足,豎大幢幡,因贊嘆道:

  「偉大的佛陀,您將以無限的仁慈,為世間作大醫王,救療眾生疾患;您將以勇猛無畏獅子威德,為眾生作大依怙,解除眾生的怖畏和痛苦;您將以圓滿智慧,為眾生開示正法,令調和心意,滅除三垢,以達到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超越生老病死之四苦海

  「佛法猶如廣大無邊的寶蓋,普遍救護三界一切眾生。為梵志說清凈法,令棄眾惡;為比丘解脫法,除諸愚冥。修戒定慧,滅貪嗔痴,越六趣苦,稱為沙門。學不在多,行之為上。雖廣學無限,不過博聞;要能智斷塵勞煩惱,方為至德。欲渡苦海,必須勇猛精進,才能到彼岸

  「釋迦如來具足十力及無邊功德法,為我等示現坐於樹下,成無上道。因緣殊勝,千載難逢,我等遇見,實大慶幸!」

  於是凈居諸天、梵迦夷天、善梵天,化自在天,無憍樂天、兜率天、焰摩天、忉利天及四天王天,虛空大地神天,各各燒香散花,豎諸幢幡,以種種莊嚴寶物供養世尊,並皆發心歸命世尊,以偈贊道:

  「仁師子辭正,盡誓立威神,堅固如金剛,志強不可毀。縱使肌肉消,骨髓盡無余,若不佛道,終不起於座。余等諸天神,咸來得善利,將護三千界,普度諸眾生。乃使最尊人,靡所不照明,我等聞佛音,皆勸助佛道。」

  五十九、華嚴大法

  《華嚴經》上說:當時佛在摩竭提國阿蘭若菩提場中,始成正覺。其時十方世界微塵菩薩皆是已證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果位的法身大士,以及宿世大乘根熟的眾生、天龍八部,皆雲集而來親近世尊,一心瞻仰。

  於是如來於最初三七日,現盧舍那身,為諸大乘菩薩圓滿大法華嚴經》。此經名為頓教,共有七處九會三十九品:世主妙嚴品,如來現相品,普賢三昧品,世界成就品,華藏世界品,毗盧遮那品,如來名號品,四聖諦品,光明覺品,菩薩問明品,凈行品,賢首品,升須彌山頂品,山頂偈贊品,十住品,梵行品,初發心功德品,明法品,升夜摩天宮品,夜摩宮中偈贊品,十行品,十無盡藏品,升兜率天宮品,兜率宮中偈贊品,十迴向品,十地品,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壽量品,諸菩薩住處品,佛不思議法品,如來十身相海品,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普賢行品,如來出現品,離世間品,入法界品。

  佛成道後度化眾生也有先後次第。今以日光為例:當日出時,光明先照高山,次照幽谷,乃至普照一切大地,但山有高下,所以照有先後。如來出現世間成就無量無邊智光,而度化眾生亦是如此,先度化菩薩,接著度化緣覺,又接著度化聲聞,再接著度化善根成熟眾生,然後普遍度化一切眾生

  六十、頓制大戒

  《梵網經》上說:當時,盧舍那佛坐千葉蓮花上,告千花台上釋迦佛,說心地中金剛寶戒。一切諸佛菩薩皆以此戒為本源,離此戒則上切功德皆不成就;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而佛性種子在此戒,要因持戒,然後佛性乃見。

  因此,當時釋迦牟尼佛初成正覺不久,第一首要之務,就是制定菩薩大戒。而菩薩戒的主要精神在於孝順父母孝順師僧,孝順三寶。由能孝順父母、師僧、三寶,自不至於為非作歹,且能斷惡行善,所以說孝名為戒,亦名制止。順此孝道而行,可至無上菩提大道

  為了讓人認識到戒律的重要,佛從口中放出無量光明,為諸大眾說一切諸佛大乘戒。佛告諸菩薩說:「汝等一切發心菩薩,既為佛子,即應當受持戒律希望大家認真聽著,如果有人發心要受佛戒,無論他是國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黃門、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剛神、畜生,乃至變化人,只要能聽懂法師的話,都可以受戒

  「菩薩戒最重要的有十條:第一不殺生,第二不盜財物,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語,第五不酤酒,第六不說四眾過,第七不自贊毀他,第八不慳惜加毀,第九不嗔心不受悔,第十不謗三寶。除此之外,尚有四十八條比較輕的,第一條不敬師友戒乃至第四十八條破法戒。凡是受過佛戒的弟子們,都要敬心奉持。」

  六十一、觀菩提

  《大莊嚴經》上說:世尊初成正覺時,無量諸天皆悉稱贊如來功德。當時世尊坐於菩提樹下,觀菩提樹王,目不暫舍,入深禪定,以禪悅為食,不飢不渴,亦不起於座,意念清凈

  這樣地經過七日,欲界、色界上的諸天子等各捧寶瓶,盛滿香水,來到佛所住處,恭敬禮拜,然後請如來澡浴。世尊受請,澡浴畢,諸天子等,各以天妙衣服奉獻,燒天妙香,散天妙花供養如來。同時,有無數天龍八部鬼神人等,各取如來澡浴之水,以自灑身,而生道念。諸天子等將所余之水帶回天宮香氣仍然不滅,而且所感受到的惟是佛的香味,不聞余香。因而諸天子皆大歡喜,各發菩提之心

  其時,有一天子名普花,向佛頂禮後請問說:「世尊於七日中結跏趺坐,而能達到身心不動,不知這是住於何種大定?」佛說:「這種正定稱為喜悅三昧如來常以此喜悅三昧為食而住。如來亦由此定力,最初七日,結跏坐觀菩提樹,不起於座,立志斷除無始無終生老病死故。第二七日周匝經行三千大千世界以為邊際,至第三七日觀菩提場,目不暫舍,終於斷除生死,得成佛道。」

  六十二、龍宮入定

  《本行經》上說:有一世尊來到摩利支處,經行已,跏趺而坐。

  這時,有迦羅龍王及目真鄰陀龍王相繼來到佛所,對佛說:「我此宮殿,往昔已曾布施諸佛諸佛皆曾住過此殿。今日世尊來此,亦請接受我此宮殿,為憐愍我故,在此少住數日。」佛受龍王之請,即入其中跏趺而坐,經於七日不起。

  在這日中,風雨不停,天氣十分寒冷。諸龍王宮殿出,以大身七重圍繞擁蔽佛身,又以七頭垂世尊頂上,作成大蓋嶷然而住,心中念道:「莫令世尊身體受寒冷、風濕、蚊虻諸蟲所侵襲。」

  七日已過,如來從定中起,時龍王化作年少婆羅門身,來到佛前,向佛頂禮,對佛說道:「我以龍身繞佛七匝,並以七頭覆世尊上,並非要恐怖嬈亂如來,而是怕寒冷風塵諸蟲侵襲世尊貴體。」佛說:「難得你有善心,我今為你傳授三皈五戒,你當得大安樂果報。」龍王說:「只要是世尊教言,弟子定當遵從,不敢有違。」於是,龍王即從佛所,受三皈依,所謂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又受五戒。因此,於世間中最初受三皈、五戒而得度的是迦羅龍王和目真鄰陀龍王

  六十三、林間宴坐

  《本行經》上說:當時世尊龍宮中禪坐,經七日後,從定而起。

  其時有一天子神通自在,能從身上放出大色最勝光明,於夜半時,照彼尼拘陀樹如同白晝一樣明朗。這位天子來到佛所,頂禮佛足後,對佛說

  「我從前是一個牧羊人,當世尊菩薩時,在彼林中修六年苦行,是我將乳汁凈心供養奉上世尊,並折尼拘陀樹枝插在世尊身旁,為作蔭涼。由於這些善根福業之故使我命終之後,得生三十三天,為大福德威力天子。我今能有這樣的果報,也是受惠於世尊的無量福德世尊今已證得無上菩提,而當時插在世尊身旁的樹枝也已長成大樹。為了紀念這一殊勝因緣,惟願世尊為憐愍我故,再次來到昔日的尼拘陀樹下跏趺而坐,受彼樹蔭,隨意安樂。」

  世尊受請,來到尼拘陀樹下,入定七日不動,以解脫力,受大安樂。七日之後,正念正知,從三昧起,對天子說:「你既與佛有緣,可來從我受三皈、五戒將來當得更大安樂果報。」

  天子佛教敕,即從佛受三皈、五戒。於是,這位天子便成為天上最先受三皈、五戒的優婆塞。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