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老和尚禪七開示(一)

  初七第一日開示(2月22日)

  這里的大和尚(葦舫法師)很慈悲,各位班首師傅的辦道心切,加以各位大居士慕道情殷,大家發心來打靜七,要虛雲來主七。這也可說是一種殊勝因緣,只以我年來患病不能多講。世尊說法四十餘年,顯說密說,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我來說,也不過是拾佛祖幾句剩話。至於宗門下一法,乃佛末世升座,拈大梵天王所獻金檀木花示眾,是時座下人天大眾不識得,惟有摩訶迦葉破顏微笑。世尊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實相無相,咐囑於汝。』此乃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下承當之無上法門,後人籠統,目之為禪。須知《大般若經》中所舉出之禪,有二十餘種之多,皆非究竟,惟宗門下的禪,不立階級,直下了當,見性成佛之無上禪,有甚打七不打七呢,只因眾生根器日鈍,妄念多端,故諸祖特出方便法而攝受之。此宗相繼自摩訶迦葉以至如今,有六七十代了。在唐宋之時,禪風遍天下,何等昌盛。現在衰微已極,惟有金山、高、寶光等處,撐持門戶而已。所以現在宗門下的人材甚少,就是打七,大都名不符實。昔者七祖青原行思問六祖曰:『當何所務,即不落階級?』祖曰:『汝曾作甚麼來?』思曰:『聖諦亦不為。』祖曰:『落何階級?』思曰:『聖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六祖深器之。現在你我根器劣弱,諸大祖師,不得不假方便,教參一句話頭。宋朝以後,念佛者多,諸大祖師乃教參『念佛是誰』。現在各處用功的都照這一法參究。可是許多人仍是不得明白,把這句『念佛是誰』的話頭放在嘴裡,不斷的念來念去,成了一個念話頭,不是參話頭了。參者參看義,故凡禪堂都貼著「照顧話頭四字,照者反照,顧者顧盼,即自反照自性。以我們一向向外馳求的心迴轉來反照,才是叫看話頭話頭者,『念佛是誰』就是一句話這句話在未說的時候叫話頭,既說出就成話尾了,我們參話頭就是要參這『誰』字未起時究竟是怎樣的。譬如我在這里念佛,忽有一問曰:『某甲!念佛的是誰啊?』我答曰:『念佛是我呀!』進曰:『念佛是你,你還是口念,還是心念?若是口念,你睡著時何以不念?若是心念,你死了為何不念?』我們就是對這一問有疑,要在這疑的地方去追究它,看這話到底由哪裡而來?是什麼樣子?微微細細的去反照,去審察,這也就是反聞自性。在行香時,頸靠衣領,腳步緊跟前面的人走,心裡平平靜靜,不要東顧西盼,一心照顧話頭;在坐香時,胸部不要太挺,氣不要上提,也不要向下壓,隨其自然。但把六根門頭收攝起來,萬念放下,單單的照顧話頭,不要忘了話頭。不要粗,粗了則浮起,不能落堂;不要細,細了則昏沉,就墮空亡,都得不到受用。如果話頭照顧的好,功夫自然容易純熟,習氣自然歇下。初用功的人這句話頭是不容易照顧得好的,但是你不要害怕,更不要想開悟,或求智慧念頭。須知打七就是為的開悟,為的求智慧如果你再另以一個心去求這些,就是頭上安頭了。我們現在知道了,便只單提一句話頭,可以直接了當。如果我們初用功時,話頭提不起,你千萬不要著急,只要萬念情空,綿綿密密的照顧著,妄想來了,由它來,我總不理會它,妄想自然會息,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妄想來了,我總以覺照力釘著這句話頭,話頭若失了,我馬上就提起來。初次坐香好似打妄想,待時光久了,話頭會得力起來。這時候,你一枝香可以將話頭一提,就不會走失,那就有把握了。說的都是空話,好好用功吧!

  (當代佛教網--禪宗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