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真慈悲也會表現成忿怒相,但心中的慈愛不會變

  任何一個師父,不可能永遠都是笑眯眯,說話悠悠的。每位具德上師都需要具備調伏眾生的千百萬種方式,無論用什麼方式上師們的心會散發著慈悲喜舍的無量光芒。如果你只是需要一個天天對你笑的上師,最好在世間上找個伴侶,而且這個世間伴侶還必須永遠都能陪著你,提供給你最好的服務,時時刻刻笑眯眯地面對你這樣一個伴侶,是極其難以找到的。就算你找到幾乎完美伴侶也不能保證——自己情緒的起伏不會導致兩個發生矛盾。而現在你要的是世俗上的這種伴侶嗎?不是的。你要的是一個上師,一個真正的具德上師

  曾有幾個喇嘛,去拜見寧瑪巴的大成就者,巴祖仁波切——《大圓滿前行》的原作者喇嘛們告訴巴祖仁波切,他們寺廟兩位了不起活佛修得特別好。講經說法、灌頂各方面都很有成就,唯一的缺點就是脾氣很壞,經常暴跳如雷。巴祖仁波切一聽就皺起了眉頭:「什麼叫做修得很好,脾氣很壞?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修得好,應該脾氣更好才對,怎麼會修得好,脾氣壞呢?」雖然有些高僧大德在面對個別根性惡劣的弟子時可能會以特殊的方式調伏他們,但普遍來看,他們的內心一定是慈悲柔和的。因為以壞脾氣去嗔怒對方,是造作惡業,他們不會不懂得取捨因果

  我們想要付出愛心,但不一定都表現為笑臉和美語佛教中,諸佛菩薩為了調伏眾生,有的會顯現慈悲相,有的會顯現忿怒相。父母為了教育孩子,有時候要扮演白臉,有時候要扮演黑臉。該扮演什麼角色必須得扮演,不可能永遠一個面孔。為了孩子好,父母表現一些忿怒相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但心中慈愛不會變。

  聽聞佛法目的是為了減少世俗的貪念、嗔恨和無明等,如果是為了求名聞利養,夾雜貪、嗔、痴、慢、疑的心態聞思修佛法你不但起不了作用所學正法反而變成非法。就好像將甘露水倒進裝有毒葯瓶子甘露也會變成有毒的水一樣。佛教徒之所以稱為內教徒,是因為佛法是教人內觀,調伏自心的;如果沒有把聽聞到的法,用來觀察自己的身口意,一點意義都沒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