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榮博堪布:一個簡單的比喻,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知苦離苦

  文:希阿榮博堪布

  《法華經》雲: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解脫的第一步是生起出離心,知苦離苦。然而,厭離輪迴,追求解脫,又有多少人真的認為輪迴不值得留戀呢?

  對多數人而言,輪迴二字恐怕主要還是停留在書面上的模糊概念,與自己的切身經歷並沒有建立起多大的關聯。

  在你的印象中,輪迴,指的是一個充滿痛苦地方,或者可以乾脆把它把它比喻成一座監獄,裡面的囚犯分成六個等級,享受不同的囚犯待遇。

  最低級的,地獄裡的重刑犯,沒日沒夜上酷刑。比他們稍好點的惡鬼畜牲,活著盡挨餓受苦,終日為了爭搶一點可憐的食物打架打得你死我活。

  從人往上,算有點尊嚴了,可也好不到哪裡去:人活著大部時間在發愁或在生病;對阿修羅而言,生的樂趣在於爭斗;天人無所事事混日子,都沒意思。

  盡管如此,這種等級的劃分如果是一經確定永遠有效的話,能一直做個高級囚犯也不壞,但問題在於它不是永遠有效,囚犯們得輪流到各個牢房去受苦。

  所以,如果想一直活得舒服,還是應該脫離這個叫輪迴地方,而那種一直都比較舒服生活狀態就叫解脫

  很難說,這樣去理解輪迴解脫,是不是對真正的解脫會有所幫助,因為這個「輪迴」只存在於佛教知識的範疇里,充滿其間的痛苦也只停留在你的概念里。

  「輪迴及其痛苦」只是你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你差不多隻有在百忙當中抽出一點時間做功課的時候,才會想起還有「輪迴」這么一件令人不愉快的事。

  這時候,你或許會想:輪迴是個可惡的東西,的確應該像上師說的那樣去擺脫輪迴,尋求解脫解脫後就過上幸福生活了。這輩子不會再生病,永遠不衰老夫妻恩愛子女乖巧,反正現在生活中所有麻煩、發愁的事都沒了做什麼都稱心如意。下輩子起點更高,從一開始就沒完沒了地享福,因為擺脫輪迴了。

  如果這就是你追求的解脫,那恐怕沒有比這種解脫真實輪迴了。

  佛陀初次說法宣講了苦、集、滅、道四諦

  苦,是說我們的一切經歷都不痛苦的本質。集,痛苦的成因。滅,痛苦是可以止息的。道,止息痛苦方法

  實際上這就是解釋了什麼是輪迴輪迴是怎麼來的、是否有可能結束輪迴(即解脫)以及如何解脫。雖然在四諦中,集是因,苦是果,道是因,滅是果,但佛陀在宣講這兩對因果時,卻是倒過來先講果再講因,這是因為在實際修行中,是按苦、集、滅、道的順序,而不是按因果的順序來修的。

  你先要認識到六道輪迴中所有生命的生存狀態都具有苦的特質,這個「苦」不僅包括粗大劇烈的痛苦、傷害,也包括細微的不適、不如意等等。

  當你對苦的深度和廣度有了正確認識,遠離痛苦就成為一股強烈的意願,它讓你迫切地想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成了生命無所不在的缺憾——苦。

  只有在你真正明白苦的成因後,才會知道原來苦是有可能終結的。於是,你通過各種途徑遠離痛苦、趣向安樂

  修行中很多旨在去除痛苦根源的方法本身看上去也很苦,所以如果沒有巨大的信心,相信只要去除根源痛苦就會消失,如果沒有冷靜理性的分析判斷支持這種信心,我們恐怕很難在尋求解脫的道路上堅持下去。這也就是佛陀為什麼要先講滅再講道的原因

  ——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我們的心靈是一畝田,播種什麼、收獲什麼。快節奏生活帶來了物質享受,卻讓心田前所未有地乾涸荒蕪,擁有得越多,越浮躁空虛。這本書結合傳統禪修方法,在撇清誤區、樹立正見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如何以正確方法,創造正確條件去實現身心輕安,像一盞燈,指引我們發掘內心安樂之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