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七門料簡之定散門(十一)

  【觀經四貼疏講義】《觀經四帖疏》〈玄義分〉七門料簡之定散門(十一)

  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

  上回我們探討到第一卷〈玄義分〉七門料簡的第五門定散門。定散門最後善導大師要解釋定門與散門的義理,用二個問答來解釋。最後善導大師將諸師錯誤地方糾正出來。諸師將「思惟、正受」這句解釋錯誤了。

  善導大師說,定善是韋提希夫人啟請世尊開說的,散善韋提希夫人並沒有啟請,是世尊自說的。這不同於諸師的說法,諸師將「思惟」這句,用合三福九品,當做是散善;諸師將「正受」這句,通合十六觀,認為是定善。這種解釋善導大師說不對!

  既然諸師——慧遠大師智者大師、吉藏大師對《觀經》的教法有所錯解,那念佛要依《觀經》實踐的行者,應依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這樣才能如實將世尊宣說《觀經》的本意了解實行,而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散善雖然無韋提希夫人的啟請,是世尊自開散善,到底有什麼用意呢?因為對未來世一切被煩惱賊所毒害的眾生而言,定善是不堪修成之法;但是散善能使煩惱厚重的眾生依教奉行而得以解脫世尊的悲心,當然是希望所有一切未來世眾生能夠依教奉行,念佛成佛啊!所以世尊自開散善的用意,乃是引導散亂心的凡夫眾生入弘願門。

  要門既然是煩惱厚重的眾生行不通的一門,當然就改行弘願門啊!可是若沒有阿彌陀如來彰顯弘願門名號絕對的救度,那要如何突顯《觀經》這部教典的真實之處呢?所以世尊教導眾生念佛求生凈土,在〈流通分〉咐囑阿難之文說:

  【佛告阿難!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

  受持無量壽佛的佛名,就是依阿彌陀如來弘願門而行。所以《觀經》到了第十六觀的下輩觀,在下品上生與下品下生都有說到念佛,所以世尊自開散善的用意,是希望眾生念佛成佛,因為靠著大慈悲南無彌陀佛的慈悲願力,能令散亂心的眾生得以解脫

  在諸經之中,世尊有很多開示,將佛與眾生之間的關係譬喻為父子。為什麼在諸經之中世尊要將眾生與佛之間譬喻為父子呢?因為凡夫眾生,於一切感情中,對親情的感受是最為深刻的,所以世尊在諸經之中將佛譬喻為大慈悲父,眾生佛子讓我們眾生感受佛與眾生之間是非常的親切、是非常的親近世尊在《妙法蓮華經》開示說:

  【汝諸人等,皆是我子,我即是父,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

  這段《妙法蓮華經》的經文,我們若仔細體會,內心對佛的感受必然非常的親切與親近。因為世尊說「汝諸人等」——就是我凡夫眾生,「皆是我子」——在佛的心中將我們眾生當做是他孩子——「我即是父」。「汝等累劫眾苦所燒」,我們在無始劫以來,受到煩惱無明一切諸苦的壓迫、焚燒,佛的內心非常的悲愍,所以說「我皆濟拔,令出三界。」我對所有眾生都要救濟、拔度,讓他們能夠出離三界苦海。因為在三界六道的每一個眾生,充滿著一切身心痛苦世尊在《涅槃經》說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熾盛。這八種苦,是大家多多少少都有。在人世間,什麼人沒有苦呢?如古德所言: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世尊在《僧伽吒經》也開示

  【佛觀一切,愍之如子。】

  佛觀一切眾生、悲愍眾生就好父親在疼愛子女一般。

  在《大方便佛報恩經》世尊開示

  【如來慈父,無上世尊世間妙葯世間眼目,於三界中,能拔其苦,施與快樂。】

  如來眾生的大慈悲父,叫做如來慈父、無上世尊。佛是智慧究竟圓滿的人,所以佛叫做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是世間妙葯,佛是世間的眼目。我們如果沒有念佛,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繼續在三界六道中受生死沉淪,我們就像生病一樣。所以這句佛號南無彌陀佛,就是我生死大病的阿伽陀葯,萬病總治的無上妙葯。我們只要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到解脫就不用在三界六道中,受生死沉淪之苦。佛是世間的眼目,今天我們若沒有念佛,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一直在三界六道中沉淪受苦,就好像一個人眼睛瞎了。眼睛的人是很痛苦,他所看的世界是一片黑暗三界六道就是黑暗毫無天日的世界。因為痛苦,所以佛是眾生的眼目、是世間妙葯

  在三界中,「能拔其苦,施與快樂」,這就是佛的慈悲,拔除我們眾生痛苦給我們眾生帶來究竟成佛的無上妙樂。

  既然在諸經之中世尊開示如來就是眾生的大慈悲父,所以凡夫眾生體會佛憐愍我們的那份慈悲心懷,我們念南無彌陀佛,當然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個慈父若看到自己的兒女在受苦受難,當兒女父母求救的時候,做一個慈祥的父親,怎麼會有不搭救的道理呢?所以佛既然是我們眾生的大慈悲父,我們念南無彌陀佛,能夠蒙受阿彌陀慈悲願力的救度啊!這就世尊自開散善的用意,令雖然是散亂心的眾生,但念佛也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