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玄法師:我適合在生活中修行嗎?三道選擇題幫你認識自己!

  文/聖玄法師

  q1

  向外求or向內求

  其實,生活修行平衡不了。

  如果一心想著去平衡工作生活自己的心就落入了算計之中,每誦一部經,每做一件好事都在計算自己功德的賬戶上攢下了多少存款,可以供煩惱去揮霍,這樣一直將「功德」寄託於外在的種種事相上。

  還會跑到寺院里找到師父訴苦:「師父,《金剛經》不是說四句偈的功德勝過恆河沙等身的布施嗎,我每天都誦經,為什麼還這么煩惱?」

  凈慧老和尚倡導「生活禪」,在生活修行,在修行生活本義並不是將生活修行對立起來,放在天平的兩側去尋求平衡,而是以禪的精神作為生活的支柱,將生活支撐起來,時時刻刻都貫穿戒、定、慧。

  中秋節的時候,居士菩薩們很積極熱心地排練中秋普茶晚會的節目。記得在安國寺的打卡群里,袁居士在記錄一天的功課時寫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

  今天我們一大二十多人,一起去新洲問津書院參拜遊玩,開心愉快的度過了一天。

  雖然我家只有我一個人虔誠信佛,但是感恩菩薩加持能得到家人們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感動的是家人吃完晚飯,老公立即主動送我去寺院排練中秋普茶晚會節目。

  這段時間寺院要做的事很多,原來只要是寺院有事,我會不顧一切的去寺院做事去了。即使不去,在家待著也是人在曹營心在漢。

  想起自我皈依後大年初一、十五、中秋就沒在家陪伴家人節日老公兒子認為給他們的愛比原來少了,疏忽了家庭和他,經常生煩惱兒子也曾善解的勸我,問我能不能換一種方式生活

  學佛以來,我個人認為家裡里里外外的還是像原來一樣沒改變,我都在做,甚至比原來做的更好,為什麼家裡人不開心?

  我沒皈依前,一家人出去旅遊家人寺院拜佛也很歡喜的。而我皈依三寶四年來,老公而不進寺院門了,還生煩惱了呢?一直以來這個問題困惑著我,也努力在尋求一個好的方法來平衡生活

  其實今天得來如此簡單:在家時就得放下心情,好好自如的陪著家人。自己內心不把家人當成學佛精神負擔,做事開心快樂用心做事。念佛隨心念佛感恩三寶加持感恩師父早起按時完成自己每天的定課!

  修行,不僅僅是念經、拜佛,正如袁居士這樣,在生活中善待家人,為家人帶來歡喜照顧好家人情緒,解決身邊的人煩惱,開開心心地踐行佛陀所教導的法門,就是在生活修行,哪有什麼平衡不平衡?一切唯向自心求!

  q2

  損人不利己or自利利他

  以前聽說有大師的蹤跡,就會朋友相約去見識一下。

  記得有一次,在武漢見到了一位法師,里里外外圍了好幾層,聽得有人問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我在工作的時候,經常遇到一些問題,不知道怎麼樣在工作中怎樣修行呢?我是不是不適合在生活修行呢?有時候如果要遵循佛法,好像事情就做不成了東西不出去了……

  那位法師很是睿智,似乎明白了她的難處,巧妙地打斷了她支支吾吾的提問。

  其實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是很多人面對「利益」的猶豫——又想輕鬆地損人利己、攫取眼前的利益,又害怕做了不道義事情受到菩薩的「懲罰」,同時還想念幾句「觀世音菩薩」請他老人家幫自己瞞天過海,改日一定為菩薩重塑金身……

  其實這正是修行的時候!正是在自己與他人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自己的眼前利益長遠利益有了矛盾的時候、自己的因果信仰與強烈的貪嗔發生搏鬥的時候,菩薩的考驗就在這里等著我們每一個人。

  如果把目標長遠一些就知道,損害他人的利益一定不會真正利己,而「人為道,猶若食蜜,中邊皆甜」,佛法讓我們生活中有一個行為原則,這個准則不論從那個角度都能帶來甜美的果實,不僅是心裡踏實,更種下了善因,一定會感召樂果自利利他。  

  q3

  隨順煩惱or對治煩惱

  李老師虔誠佛弟子,她也是一位資深的茶藝老師。可是她平日里最深惡痛絕的,就是許多茶藝館掛著一塊「禪茶一味」的字,然後忽悠一些不懂禪也不懂茶的「小白」,在兜售「禪意」的同時,將各種茶葉、茶具、衣服打包強賣了出去。

  有一次她來寺院禮佛,說起以前的朋友,不禁又是一陣感嘆:

  「流於表面是我們現今佛弟子們的第一大特點!以前老一代的居士菩薩喜歡趕熱鬧場,參加各種活動,法會很是積極。現在,品茶熏香盤珠子,幾乎成了一些人『信佛』的標配,他們把師父當成茶友,只跟師父吐槽生活中的問題,卻從來不跟師父學習佛法,他們不參禪不念佛不讀經,卻總是在比:誰的珠子盤的最好……」

  這也是我們常常會問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有的人學佛以前看起來還挺謙虛的,信佛以後,就整天神神道道,智商不在線呢?

  原來他一直都智商不在線,只不過學佛以後,沒學會熄滅貪嗔痴,反而學會了怎樣用「禪」的名義去包裝自己的「貪嗔痴」,有了老佛爺這個後台,就不害怕暴露自己捉襟見肘的素質了!不僅以前的毛病一個沒落下,反而撿起一副「修行人」的虛榮,增長貪愛,無關乎禪,更以身謗法,可不懼哉!

  生活禪的意義是在生活中探索禪的內涵、實踐禪的精神,沒有人不適合修行也沒人不適合在生活修行,但要將戒定慧的內涵貫穿在生活中,而不是打著禪的旗號生活中妝點煩惱,做好這三道選擇題,好好享受生活中最清涼禪意吧!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出處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