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師:聖者菩薩在八地以前他還有很微細的習氣

  第二指的菩薩。一段一段各自獨立成章。這個篇幅有點長。「複次文殊」,就是釋迦牟尼佛叫著文殊菩薩名字。以文殊菩薩代表,實際告訴我們所有聽聞經法的人,「我滅度後。濁惡世時。若有菩薩」。這個菩薩兩種:一種是凡夫菩薩,一種是聖者菩薩聖者菩薩在八地以前,他還有很微細習氣。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若有菩薩。誹謗他人。自贊其善」,這個自贊毀他,是菩薩戒的第一重戒。

  這個我在微信公眾號上講菩薩戒,現在我們書也出來了,印出來了菩薩戒,「誹謗他人。自贊其善。方等經典不傳付人」,這個就是說,人家來求法的時候不講法,它叫吝法。方等經典屬於大乘經典。「不傳付人」,就是別人有來求的,很如法、很虔誠他也是那種根基的人,如果我懂,不傳給你我就犯戒。就這個意思。如果我不懂,我沒這個資格,那另外一說。如果你們不虔誠或者是別有用心,那不傳也不犯戒,那是另外一說。這是指正規的那一種。

  「如是菩薩。是魔伴侶。非真菩薩。若能至心受持此經。書寫讀誦。即得諸佛不壞常身」,就等於說,如果是菩薩有能力的人修持到相當功夫的人,而且能夠給別人帶來指導的人他也難免會犯一些戒,難免的,除非你成佛

  八地以前的菩薩,剛才已經說了,還有微細煩惱習氣。如果說他有一些方便,他列舉,誹謗他人、自贊其善等等,別人來求法了,吝法不傳等等,這都是不對的。如果這也是一種惡業,怎麼辦?受持讀誦此經典,你就會消除這個惡業,而且轉變自己的心態能把自己的心態轉變了。這是菩薩對於菩薩的消業。

  ——摘自仁清法師消災長壽童子懺悔墮胎度嬰靈》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講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