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日常生活當中修念佛的功夫

  「又《彌陀要解》曰:不論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煩惱,乃至見思先盡,皆事一心」。蕅益大師講得比蓮池大師更清楚,他這裡說不論是事持、是理持,持到什麼程度?伏除煩惱,《疏鈔》裡頭只有這個意思,乃至見思先盡,《疏鈔》裡頭沒有這個意思。

  伏除煩惱是事一心比較淺的,見思煩惱盡了這是事一心深的,功夫深的,這是阿羅漢、辟支佛的境界,前面大概初果、二果就能做到。我們可以說,用小乘四果,蕅益大師後面這一句阿羅漢、辟支佛的境界,前面的一句小乘前叄果的境界這是事一心,我們做不到。

  我們有把握可以做到的,功夫成片也就是說煩惱習氣可以把它壓住,控制住,沒斷。我們這個伏煩惱功夫,比事一心前者還要來得淺,可是只要能伏住,臨終時候不發作,決定得生。我們怎麼學?我常常提醒同學修行,在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人事環境,修忍辱波羅蜜

  順境善緣,沒有貪戀的心,五欲六塵真正放下,不起心、不動念做不到,要做不分別、不執著,不能跟菩薩比,跟一般凡人比。逆境惡緣不生瞋恚,在境緣當中只生感恩的心、報恩的心。為什麼?他們來考驗我,我在這忍辱裡頭,知道自己忍辱功夫到什麼樣的階層,我念佛功夫我有沒有把握往生,時時刻刻不要放棄。

  順境不貪、不痴,逆境不瞋、不痴,轉貪瞋痴要在境界上轉,經典上轉不了的。在生活當中去修,工作裡面去修,待人接物裡面去修,這是功夫,這不能不知道。持至真的見思煩惱先盡,就斷了,這個往生得大自在在這世界願住就住,願走就走,得大自在,事一心。

  文摘恭錄—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註(第四六四集)2013/10/6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