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事情成與敗的結果,全都與起始的當下一念息息相關

  從心開始成功

  我們無始以來就是以自我為主,所以常常習慣說「你這裡不對,那裡不對」、「這我沒有興趣,那個我很有意願」等,這些都是我為主,所有的事情都是我為出發點開始,之後所有的煩惱都是圍繞著自己在打轉。

  有什麼方法可以從自我這個牢籠解脫出來呢?當然是有的。我們要換個角度,常常替別人著想。這種心態最好是從自己親人開始發起,慢慢往外,愈發愈廣,愈大愈好,這種習慣就是我們常說的「發菩提心」。

  我們在發菩提心的當下,就會解脫本身的自我要想在「自我為主」的牢籠解脫出來,唯一的方法就是發出菩提心來先度自己,然後達到度化別人、利益大家的目的。能發出菩提心是一個大善巧的法門

  佛經有個故事有個船長,遇到強盜要殺船上的五百個商人船長知道這五百個商人都是行者,都快要成羅漢了。他有能力殺掉強盜。可這是殺生啊!接著他又想到,如果強盜殺掉五百個快要成就羅漢,那他會地獄受無盡的痛苦⋯⋯不如我來下地獄好了,我殺一個人還比較早一點脫離地獄之苦他殺五百個即將成就羅漢果位的人就要等很久才會解脫。因此,船長由於對強盜產生很大的慈悲心而殺了他。佛祖後來說,這位船長要花三十劫時間累積的資糧,在那一剎那間就累積完了。

  船長當時針對強盜出了菩提心,得到這么多的功德;如果我們針對所有天下眾生菩提心力量更是不可思議未來功德更會往上增長。

  有人說我現在沒有能力利益眾生,這樣發菩提心是不是說空話了呢?其實不是。釋迦牟尼佛對阿世王說:「你身為國王,忙於國事,沒有很多時間修法只要你從今以後,時時刻刻心裡想為眾生究竟解脫利益眾生、度盡眾生,雖然沒有辦法實際去做,但這種福報之大,用虛空做的容器也無法容納。」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先從一個願望和一種發心開始的,先想才能做

  心念就像指導我們行為發展的助推器。事情成與敗的結果全都與起始的當下一念息息相關。一個好的願望發心是決定能否能得到圓滿結果的關鍵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