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你現在的仇人,也許哪天就變成你的救命恩人了

  發揮「心願的力量

  佛教主張以心為主導而產生物質,但這不代表不要物質

  佛教一直以來被稱是「心的文化」,是「內教」。佛教把人的意識能動性作為最重要的成分來看。任何事情在實現之前都要思想為先,先有願望才有事情的成功。

  因為我們要住房子,大家才去積極行動,蓋起了房子。現在我們看到飛機、火箭等所有的高科技產物,無一不是人們的想像力發揮到極點後才產生的。發明家在他的發明實現前,都是別人眼中的瘋子

  一個人的願力、念頭很重要。人的思想力量是無窮的,這種心的力量綜合起來是可以創造出很多東西來的。要造一所房子,靠我個人的力量不夠,得借用別人的力量組合起來就有力量了,然後找到鋼筋、水泥、水源把它們綜合起來,就可以蓋高樓大廈了。這些都源於我們開始的一個念頭

  佛教告訴大家,做事之前先要想清楚,念頭準確了,然後才去實施它。

  由此我們再延伸開來,人要經常反省。為什麼?因為我身體動作、講出來的話語、起心動念,如果不觀察,不反省,我們的手腳就會做錯事,嘴巴就會說錯話。這個「念」主控著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舌頭感官。而這個「念」又讓我們感官事情有了二元對立看法

  佛教告訴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有多種。以前我們沒有太多自己的「心」專門訓練的經歷,看待事物往往是二分法。看任何東西,不是白的就是黑的,不是對的就是錯的,不是忠臣就是奸臣,不是好人就是壞人,沒有中間的人

  按照佛教的說法,當我們眼睛看到顏色,我們習慣是在腦子裡先分析一下,這個顏色不是白色、不是黑色,那麼肯定有藍色、綠色、黃色、紫色等其他顏色,也可能是黑白混合色,也可能是藍綠混合色。如果別人看到的是負面東西,我們就想可能還有正面的東西。多角度思考後,我們就會正確地看待任何一件我們眼耳鼻舌身體接觸到東西,這種接觸的結果,就是我們會認識到很多事情僅僅是對錯、黑白那麼簡單。我們的心,學會了平等看待。

  事情有正面負面,有對的錯的。如果我們沒有仔細思考,就像我們看到硬幣的正面以後還想看到硬幣背面。那是誰在想?是我們的大腦去想的。是我們的「願力」,也就是念頭」在起作用念頭想讓它往硬幣的背面扭轉。

  硬幣有正面的部分,也有背面的部分;朋友不可能永遠是朋友,他今天講我們好話是一個好人是一個我們最喜歡的人;明天隨著他的情緒變化,他開始講我們的壞話,我們有可能為他是個壞人了。難道他昨天壞人,今天是好人嗎?不是。那他昨天好人今天是壞人嗎?也不是。他身上具備講你兩種話的能力,也許明天他沉默不說話,就變成中間人了。所以我們要學正確看待這些事情。有人今天是你最討厭的一個人,明天就又變成一個對你最好的人了;你現在討厭他,認為他是你的仇人,也許哪天他就變成你的救命恩人了。今天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最親的人,也許以前他就是我們最大的冤親債主

  宗喀巴大師說過:「如果你有一顆善良的心,那麼見和道都是平坦的;只要你心中有惡劣的嗔恨心,那麼見和道都是凶惡的。」善和惡的來源存在於心而不言語和行為;心是主導,言和行則是配合心的意願來行事的。奔波在紅塵中的心就似一面哈哈鏡,由於我們內心的分別,它可以無限的放大和縮小事物本來面目,這也是造成我們思維顛倒的主要原因。所以,佛教經常會教導大家發善願、發大願,這也是根治我們的自私和調節心量的好方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