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究竟是坐呢?還是卧呢?還是站呢?六祖大師說,禪非坐卧;坐、卧、立都不是禪。所以,六祖大師曾對志誠禪師說:「住心觀靜是病,不是禪。」
若不究心,坐禪徒增業苦;
如能護念,罵佛猶益真修。
禪不是閉眼打坐,閉眼打坐只是進入禪的方法之一。如南嶽懷讓禪師問:「譬如牛拉車,車子不走,是打車子呢?還是打牛呢?」
打車子沒有用。參禪,要緊的是觀心、用心。你要想明心見性,光是用身體打坐,並不一定有很大的效果,所以,參禪打坐,用心第一。當然不能否認打坐是初學參禪的人應有的必經過程。
真正的參禪,也重在作務,重在生活。百丈禪師說:「搬柴運水,無非是禪;揚眉瞬目,無非是道。」因此,真正的禪是什麼?搬柴運水是禪,腰石舂米是禪,犁田鋤草是禪,早耕晚課是禪,忍耐慈悲是禪,勞苦犧牲是禪,方便靈巧是禪,棒喝教化是禪。禪,是人間的一朵花,是人生的一道光明;禪,是智能,是幽默,是真心,是吾人的本來面目,是人類共有的寶藏。有了禪以後,我們在世間上沒有恐懼,即使面對生死,也不畏懼。有了禪,心中就有了定,就有了力量。
佛陀曾說:「坐禪能得現法樂住。」所謂現法樂就是禪定之樂,這是一種從寂靜心中所產生的美妙快樂,絕非世間五欲之樂可比,勤於禪坐的人,可得此禪悅之樂。
因此,雖然禪不是坐,也不是卧,當然更不是立,不過,如果我們想體驗禪悅的妙味,應該實地去打坐。依《天台小止觀》說,初學坐禪,當調五事:調食、調睡、調身、調息、調心。
關於調身方面,「毗盧七支坐法」是坐禪調身的最佳姿勢,分為七個要點:
端坐盤腿,跏趺而坐;
背脊豎直,不可靠壁;
安手結印,置於膝上;
頭面要正,頸靠衣領;
雙肩應平,輕松自然;
斂目平視,觀照自心;
嘴唇抿合,舌抵上顎。
打坐經驗久的人,不管林下水邊、岩洞塚間,都能夠安然入定;但是初學的人,最好選擇在室內,遠離吵雜的地方,比較能夠收到效果。室內的燈光不可太亮,以免刺眼;也不可太暗,以防昏睡。最好能擺設佛像,燃香供佛,以攝心提念。坐禪的位置,避免直接通風,以免引起傷風的毛病。
除了環境之外,飲食、衣著也要注意。吃完飯一小時之內,不好打坐,因為此時血液都集中於腸胃,此時打坐,既不合乎生理衛生,而且容易昏沉。飲食不可過飽,也不可太餓,最好七、八分飽。穿著以寬松、舒適、柔軟的衣服為宜,一切束縛身體的物件,如手錶、眼鏡等,皆須鬆開,以免妨礙血液循環。睡眠要充足,以免昏沉入睡,浪費寶貴時間。
其它坐禪應注意的事項,例如:
1、坐時:雙手先將衣服稍稍撩起,名曰「提半把」,以免衣服緊迫頸部,造成不適。
2、靜坐時盡量避免在冷氣口或電風扇下打坐。最好以毛巾包著膝蓋,以防風濕。
3、靜坐的地方以乾燥木板或榻榻米為宜,但仍需敷陳厚軟適度的坐墊。
4、坐墊隨個人身體需求而異,以能坐得豎直平穩,不阻塞氣脈為妥當。
6、初學靜坐時,多半無法雙盤,則以單盤為宜;不要勉強坐太久,以時間短、次數多為宜。
禪的精神,並不局限於打坐的禪堂,在二十四小時之中,舉手投足,揚眉瞬目,都充滿了禪的妙趣;禪的消息,並不僅僅在斂目觀心的禪定中,日常的著衣吃飯、走路睡覺,都透露著禪的妙機。生活中的禪,是將寂靜的禪定工夫攝入日常的勞動之中,而達到動靜一如的境界。禪,是從瑣碎的事事物物中,以整個身心去參透宇宙的無限奧妙,是偉大於平凡,化高深於平淡的修持。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無一不是明心見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