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師:生是老死的因老死是生的果

  接下來,我們講到受了。這個受啊,相當於五六歲的,生長到五六歲時候的那種心智和對外境的認識。接下來應該是愛。這個愛和下面那個取,他是一種惑。惑就是一種迷惑、顛倒、愚痴。才開始我們講無明的時候,你看,列表上這里也是一個惑。因惑而造業,這個惑,不惑了,就沒有無明了。他沒有無明,現起的那個業叫凈業,由無明現起的那個業叫惑業。

  可以說,惑業是輪迴的。是這個意思。在這里呢,將要講的那個愛和下面那個取,我註明了一點,也是一種惑。這種惑也是一種愚痴無明,不明了。由他兩個而引生的這個有,也叫業。這一個屬於現在世,他是屬於現在現生的一種造作,現在的一種造作,他是未來的生和老死的因。生和老死的因,是現在愛、取、有的果。是這樣看。

  單純說,生和老死來講呢,這個生,是老死的因;老死,是生的果。這個呢,單純從字面上看,不太容易理解。如果從佛法原理上,用我們土話講,有生必有死,死是生的果,死是生的一種必然趨勢。

  如果沒有生,那就沒有死,所以,為什麼這樣講。先在這里做一個鋪墊。我們把順生十二因緣講完了以後,我們講還滅十二因緣的時候,這個理念就完全體現出來了。是這樣啊。

  現在我們講愛,這個愛呢,是一種貪愛。這種貪愛和平常我們所說的那種愛,不完全一樣。一般我們說的那種愛,僅僅是男女之間那種愛情的愛、恩愛的愛。那種是非片面的。但是佛教當中的愛,是一種貪愛,他作為我人來講,相當於十四五歲以後,對於男女男女是色的方面,財是財物的方面,知道有所貪愛,但是這時候還不能廣遍追求。這處於愛的狀態,一個階位。

  因為下面還有一個取。隨著年齡的增大,隨著貪愛的增強,廣遍尋求的時候,他處於取的狀態。所以說,我們在愛的狀態,只是這樣講,人在十四五歲以後,逐漸發育成熟了,對於男女方面的貪愛和對於外界財物的貪愛,知道貪愛了,但是還不能夠廣遍尋求。這是一種愛。

  ——摘自仁清法師眾生為何輪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