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

  末後這段,「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因上二者,不可分割。發菩提心,信也,願也。一向專念,行也」。這個經往生條件叫三資糧,「信願行三,缺一不可」。蕅益大師在《要解》里用四個字,這個經里用了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蕅益大師把它節省,省了一半,「信願持名」。信願就是發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專念,印光大師讚歎,說得好!「《彌陀要解》雲」,《彌陀要解》蕅益大師的,「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凈土指南。由此執持名號,乃為正行。」這是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里頭所說的。「意謂無上菩提心,乃修凈土者之指南針。航海者,賴指南針以定方向」。我們今天,「欲出生死苦海,直登極樂彼岸者,則賴菩提心以為導引」。菩提就像指南針一樣,要有堅定信心堅定願心,決定不改,決定不變,一生就一個方向、就一個目標,念念與阿彌陀佛相應,必定得生凈土。「故知菩提心者,修凈業者,必不可少也」。

  「又由此菩提心,而持名號,乃為正行」。這是凈土正行。如果沒有菩提心,「雖持名號,亦非正行」。為什麼?沒有意願往生,對西方極樂世界懷疑,信心堅固,這不是正行。這樣念佛也有好處,不能往生,跟阿彌陀佛結緣。「如《彌陀要解》雲: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銅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凈業者,不可不知也。」蕅益大師《要解》里所說的,信願重要!我們在學習這部經典、這個批註,特別強調信願。為什麼?現前凈宗同學老實講,信願不足。從哪裡看?從日常生活當中、行持當中,沒有把念佛看作第一樁大事。實在講,把念佛放在其次,把這個世間還是看作第一。這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這是阿彌陀佛結緣,往生要到來生後世這一生不成熟。到哪一生你把往生這樁事情當作一生的大事,那就決定往生;把它放在第二、第三是往生不了的,這是不能不知道的。

  真正念佛人,從早到晚心裡真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之外全放下了,對他來講統統不重要,重要就是一句佛號。所以我常常讚歎,常常講,農村裡愚夫愚婦你看他的行持,他好像什麼都不懂,痴痴獃獃,一天到晚一串念珠一句佛號不中斷。你跟他講什麼,他回答你的全是阿彌陀佛,好像他不會說第二句話,非常慈悲,非常可愛,一點雜念都沒有。那個佛號念得真的是風吹不入,雨打不濕,他一生就求生凈土,什麼都放下了。這是真正念佛人,這是老實念佛人。不但他決定往生我想像當中,他們往生決定是上輩往生,三輩里頭他不是中下。

  李老師當年在世,跟我們這些學生常常談到這樁事情,他羨慕,他想學,他說我不像事業太多了。他在台中辦一個蓮社,台中蓮社,辦了一個慈光圖書館,佛教圖書館,還有慈光育幼院,兩個育幼院,還有一老人院,還有菩提醫院,每天事情多少!每天都要跟蓮友開會,台中蓮友幾十萬人一個月想跟老師見一次面。所以他一個月每一天都排兩個小時,下午,跟這些念佛班,他四十八個念佛班,跟念佛班的代表同學開會,解答他們的問題。老師佛學問答,多半都是這個地方的記錄。所以他真的是沒有辦法學,但是他非常羨慕,對於那些念佛人他很佩服。

  我們在過去也沒有把這些人看在眼裡,見過,不是沒有見過,沒放在眼裡。經過老師這樣一說明,我們心裡明白了,想一想真比不上他們,他們往生有把握,我們往生沒把握;他們真的把萬緣放下,我們沒放下。怎麼辦?趕快學,學放下,不放下,真正會產生障礙。真的想往生,真的想成就,不放下那是自欺欺人,你的願望達不到。徹底放下往生願望就可以做得到。

  恭錄自《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第四四四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