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燈法師:多想想自己與他人的共同之處,心裡就不會那麼孤獨

  善良的人,首先是沒有害心,總會盡量避免給其他眾生造成痛苦,如果有必要的話,他會主動承受傷痛、失敗,去成全他人。——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文:慧燈法師

  面對芸芸眾生,我們要時時刻刻想著使他們獲得安樂、遠離痛苦假如他們在行為上不知取捨因果,我們要想方設法幫他樹立因果正見,以免他造下痛苦之因。所以,真正具有慈悲的人,不僅是發願眾生永具安樂,更重要的是使眾生具有安樂之因。

  還需以柔善的目光,而非冷漠的眼光看待眾生眼睛心靈的窗戶,如果我們真誠地希望能夠給予快樂、撫慰痛苦,眼神一定是柔和的。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這樣形容道:「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觀音菩薩看待眾生的眼神,像慈母看著她的獨子——那麼不舍,那麼疼愛。正因如此,才感召無數眾生觀音菩薩視作母親,在悲苦艱難之時祈求她的幫助。

  慈眼視眾生亦能積聚很大福德,《出生無邊門陀羅尼經》中說:「慈目視眾生,得大威妙色。」僅僅是慈悲地注視眾生都能感得庄嚴的身相。

  總之,寂天菩薩告訴我們應以真誠慈悲恭敬來善待一切眾生。這似乎有點抽象,而法王如意寶的示現,則為我們樹立了行為典範

  堪布是這樣回憶法王如意寶的:「在我印象中,法王待人極其柔和,無論對誰都彬彬有禮。他喜歡開玩笑,但即便他揶揄打趣你時,你依然能感覺到他對你的尊重。那不只是禮節上的周到,而是發自內心不傷人、不傷物的一種悲憫情懷。在法王面前,無論怎樣卑微的人也會覺得自己的可貴,無論怎樣失意的人也會覺得腳下原沒有絕路。我想所謂人間庄嚴,便是這樣吧。」(《次第花開》)

  假設我們走在路上突然被人碰了一下,慣常的反應可能會令我們立即轉身瞪他一眼。如果有人說:「你應該慈悲利益他呀,怎麼能斜眼瞪他呢?」我們或許會說:「憑什麼不能瞪他?我管他呢,他碰著我了!」

  之所以不能去利益眾生,是因為我們總在考慮:「我利益對我有什麼好處?」其實,以上透露出來的正是我們凡夫最大的兩種煩惱狹隘自私。因為這兩種煩惱,我們無法像堪布那樣平等地對待一切有情眾生

  原因之一,狹隘。我們往往過於注重自己的感受——世界上我最苦,付出的努力比任何人都多。當以自我為心來思考問題時,我們的心已和一切眾生脫離開來。

  堪布曾在《生命這出戲》中以竅訣的方式開示如何打破狹隘:「站在熙攘的人群中,想想周圍的人也和自己一樣,都是父母百般疼愛養大的孩子,都帶著家人的牽掛和希望在為幸福努力。」

  或許有人會說:「我活了幾十歲了,衣服都是我媽給我買的,飯都是我媽給我好了端上來的,我憑什麼要這么伺候你呀?我可是我媽的掌中寶!」是啊,父母是如此疼愛我們。但就在當下,除了我們自己以外,那些走在路上的行人,奔波在機場、火車站辛勞的眾生,其實他們每一個都和我們一樣,也是父母的掌中寶。我們為了得到幸福而付出的一切的努力艱辛,他們也同樣經歷著。

  堪布繼續說道:「行走在汗水淚水故鄉異鄉之間,尋找著肯定與尊重。多想想自己與他人的共同之處,心裡就不會那麼孤獨。自己趨避的正是他人趨避的,將心比心,很多事就好開解了。」

  雖然人生道路不同,可我們感受的苦卻是那麼相同。不論美麗或醜陋、富裕或貧窮修行還是不修行,輪迴中遍滿了痛苦將心比心,他人也感受著與我們相同的痛苦和無奈。

  如此思惟串習,我們的心會越來寬廣,不是原來的一畝三分田,更容得下他人和苦痛,逐漸走出狹隘自私這就是上師給我們的竅訣——包容眾生,將他們放在心裡。

  ——文章根據菩提在線課程慧燈法師講釋整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