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愛他眾,才叫慈悲為懷

  佛不在外面,而在我們的靈魂深處。但作為凡夫的我們靈魂往往很粗糙。一般來說,人有三種比較粗的思想也就是三種心:善良的心,不善良的心以及不善不惡的心。由此發展出來很多,比如,不善良的心裡,貪嗔痴嫉妒傲慢心病等等,想殺生的心,想邪淫的心,想偷盜的心……然後身體真的會隨著這些不善之心去配合,去做惡事。想罵人的心,想挑撥人的心,想講是非的心,想講謊話的心……這些心,透過語言又會表達出來,嘴巴也會作惡了。所以,心是主導者。

  善良的心也有很多,比如想要幫助他眾的心。佛教徒們經常去放生,去幫助別人,做義工,在社會慈善領域無私奉獻,哪怕開導一個人,聽一個人傾訴幾分鐘,也是把自己最昂貴的生命布施給別人做善事等等,這些充滿慈悲的心,我們叫正面的心。如果能斷除十不善(殺生、偷盜、邪淫、惡口、兩舌、綺語、妄語、貪、嗔、痴),處處約束自己,從今以後,就算遇到生命危難,也不造十不善業,這種心念就算守護了戒律

  比如,身體不殺生,而去放生,多幫助他眾維持生命言語上,我們不去惡口傷人,而是多講真誠美語,去贊美、讚歎、感恩他人。感恩,不只是心裡知道,還要用言語表達出來,這也是我們中國人所欠缺的。很多外國人,習慣感恩言行表達,心裡想到要贊美,哪怕是自己的伴侶孩子,也毫不吝嗇自己美好語言

  拉薩作為歷史悠久的佛教聖地,因為佛教信仰而保存著尊重他人的優秀傳統。比如女兒媽媽為阿媽拉,「拉」是尊敬的,阿媽拉,就是尊敬母親。從來不會直接叫爸爸媽媽,更不可能直接叫名字。如果女兒叫德吉,母親就叫女兒德吉拉,尊敬女兒德吉。內地很多罵人的臟話,會連對方的祖宗親人一起罵。在藏語中,幾乎找不到這樣的詞語。如果兩個人吵架,牽涉到對方的父母長輩那是不敬的,更不要說是具有侮辱人格之類的劣等詞語了。

  在吐蕃松贊干布王時代佛教傳入藏區後,做了三次藏族語言文字的改革,藏語以美語文化民眾普遍接受並應用。在所有藏族講話的語氣中,拉薩人那種對彼此的尊重尊敬,對父母長輩的孝言敬語,其它地區的人真是很難模仿的。不僅僅是照顧好父母那麼簡單,在日常的言語中也充滿了尊敬。比如我們說「請坐」,拉薩人會父母說「請您坐墊」,類似這樣恭敬語言。這是一種語言的教育,是文明發達的表現。原因簡單藏族人現在使用的文字是為了翻譯佛經而創造的。為了翻譯佛經而創造的文字里,怎麼可以有涉黃涉暴力等污穢的詞語?怎麼可以有貶低他人的辭彙?沒有!這是我覺得藏文最先進的部分之一,文字是有底線的,這也是學佛好處

  美好語言,是發自內心的,真正能夠帶著慈悲。這種慈悲博愛是不同的。很多人認為各個宗教皆大同,勸人行善嘛!是,佛教一定是勸人行善的,但勸人行善跟勸人行善的方式方法不一樣。佛教徒慈悲為懷。你要愛他,才叫慈悲為懷,沒有分別心。慈悲,不是信者得永生,不信下地獄慈悲,不是只對人類好,對其他旁生道等眾生就可以不好六道一切如母有情眾生,我們都希望他們得到快樂以及快樂種子,播種善的心;永遠不要播下痛苦種子並承受苦果要有惡行善的心。

  慈悲,首先從學會愛開始。我們佛教徒,愛我們喜歡的人,也愛我們不喜歡的人;愛跟我們有共同信仰的人,也愛跟我們沒有共同信仰的人;愛同意我們見解的人,也愛不同意我們見解的人;愛我們喜歡的任何一個生命,也愛螞蟻蟑螂等等大家不喜歡生命。只有先去愛,才能談得上後面的慈悲

  佛教這點和其他宗教很不一樣,你信佛,我們慈悲你;你不信佛,我們也要慈悲你。佛教不帶目的性的傳教,只因為所有的眾生都是未來佛。一切有情眾生皆具佛性,不存在根本的對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