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更多時候應該先從散發你的慈悲開始做起

  有一佛教徒,自己學佛,了解到學佛好處,希望周圍的人都能在活著的時候虔誠信佛學佛,得到這份大利益,於是就有一些帶有脅迫或誘惑式的「善意提醒」出現了。比如,「作為老年人,說不定什麼時候死了,趕緊皈依學佛吧……你現在得了這個病,只有信佛學佛才有活下去的機會……現在這個世界一點兒都不美好,你學了佛,我們往生後一起去極樂世界……」希望對方在近似被恐嚇的情形之下,接受自己所信仰宗教這是不應該的。

  要讓一個人接受你的信仰,應該從哪裡開始呢?首先從改變自己開始,讓對方感受到你對他慈悲,從而知道你的慈悲智慧是來自於三寶,因為你信仰佛教變得越來越好,才會這樣誠摯地去關愛別人。當他明白並感受到這一點後,就會不由自主跟隨你產生信仰。其實,信仰的傳遞並不需要太多語言表達。

  我自己曾有一次感受深刻的體會。多年前,有位癌症末期的老人家,他的女婿和家人都是虔誠凈土信徒,希望他在生前皈依佛門。可是老人以前是軍人,後來當警官個性很固執,所以當家人對他說要學佛、要虔誠,越勸說他就越排斥,到後來,即使他已病得極度衰弱,都還會家人放在他手裡的念珠丟出去。家人也找了很多顯宗的在家居為他宣講佛法,他卻心生不悅,完全不願接受,最後家人也束手無策。後來,因為我認識老人的女婿,女婿希望我去看看他岳父,並說明老人的病情以及排斥信佛狀況;而且有點擔憂地告訴我,他無法預知他岳父會怎麼對待我。我當然希望能幫助老人,就答應前往探視。

  一進門,老人家把頭歪向一邊,連看我一都不願意。他長得很莊嚴,但是莊嚴的臉上,顯露的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冷漠。我坐在旁邊,恰巧看到他用舌頭在舔嘴唇,我沒有講任何佛法,只是問他是不是很痛?他點點頭。我又問他是不是很渴,他也點點頭,於是我替他倒了一杯水。當我端水給他時,他就轉過頭,願意正面看著我,但是過會兒又把頭轉過去,不發一語。因為我和他原本就不相識,而他一定也沒見過喇嘛,所以可能覺得眼前的陌生人,服裝穿著有點奇怪,而且還願意端水給他喝。

  喝了水之後,他又回過頭問我從哪裡來?我告訴他自己來自藏區。他又問:「你從那麼遙遠的地方來這里做什麼?」這時他有交談的意願了,但因為病得很痛苦,所以說話很慢。我回答來這里的目的是弘揚佛法。他問我:「你們把一切都投入在信仰上面,值得嗎?」我對老人說:「值得。因為佛教倡導互相關愛、互相扶持,也因為有這樣的心,又聽說您病得很重,所以來看看您。」我在旁邊和他隨意聊聊,沒有刻意說任何佛法,他只是默默聽著,但至少不再拒絕。

  後來我問他有沒有信仰?他說他對這些只有排斥,沒有任何接受的意願,根本沒有信仰。我問他:「您不認為如果在精神上有些依賴,可以讓自己有一很好的寄託嗎?」他聽了之後,靜靜地想了一下,又轉過頭沒有再開口了。我在旁邊還是沒有對他講任何佛法,但是也不知道要說什麼,就只是隨便聊聊。後來,當我伸手握著他的手,發覺他好像在發燒,便用手摸摸他的頭,他轉過頭來看著我。或許是他感受到什麼,我看到他的眼裡有淚水在打轉。我繼續握著他的手,告訴他我是佛教密宗師父。他問什麼是密宗?我說:「密宗就是佛教里的一個派別。」

  我看他似乎想進一步了解,滿眼的淚水也像要流出來,便問他:「您願不願在這里接受佛教皈依呢?我希望你能在這樣的苦難中,有佛陀來幫助你。可是如果您沒有這樣的信仰我也不知道我們所謂的加持能帶給您多少快樂,所以我希望您能夠接受我們的宗教。」聽完我的話,他馬上點頭說:「好!」這時,站在旁邊的女婿跟女兒目瞪口呆,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他不相信有這樣的奇跡會發生。於是我要他的家人,慢慢將他扶起來坐著。當我開始講佛法時,他便不停地流下眼淚,然後就接受佛門皈依,成為了一名佛弟子

  通過剛才這個故事,我希望大家能學習讓別人感受到你對他們的關懷與愛護;能讓他們從內心認同佛弟子慈悲,並不是侃侃而談一些大道理。要講道理,是當他們產生信仰之後;為了讓他們明白如何取捨,才是道理的時候。

  所以,當你因為關愛親朋好友,希望他們能皈依而向他們講佛法時,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一開始就說「你一定會往生往生一定要去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你不皈依佛門到時候就沒人會你去西方凈土……」這種方式對膽子小的人有效,膽子比較大的人反而會強烈排斥你的言行,更多時候應該先從散發你的慈悲開始做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