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有道德的人,他的語默動靜都在顯示他的法性理體

  好,這樣從經教上來說——告訴上座比丘——你要知道西方之人,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的見惑、思惑都已經沒有了,進一步侵斷塵沙惑及無明惑,只有進修,決沒有造罪之說。六祖慧能講這個,他的意思就是你只要修善——勸勉大家修善,並不是去討論西方和東方的情況,你更不要把這個西方之人理解為極樂世界的人,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者都沒有造罪的事情

  如果說東方人念佛,求生何國?就在這邊——在我娑婆世界來說,如果沒有斷見、思惑念佛,那仗阿彌陀佛慈力帶業往生,就往生到凡聖同居土,沒什麼求生何國問題。一到凡聖同居土,見、思惑都消滅,這種見、思惑就好像片雪,西方極樂世界依正庄嚴光明世界——一真法界就像洪爐,這個片雪一過去,還沒有到就化掉了就好像我們見了一個很有道德的人,你內心一切邪思邪念全都沒有了,因為有道德的人,他的語默動靜都在顯示他的法性理體,就有教化眾生功能。所以我們為什麼觀想佛的相好光明就能夠開發我們自性本具的性德。

  所以在這個地方,如果斷見、思惑,得事一心不亂,就生方便有凈土;破一品無明,生實報庄嚴凈土;無明斷盡,福德智慧圓滿,就生常寂光凈土。這是在娑婆世界能修因證果證到的情況,在西方極樂世界進修也是一樣,你為什麼還要杞人憂天,來憂慮這個念佛人沒有生的地方呢?你不是自己障礙自己,也障礙人不肯求往生嗎?這就「聞噎廢食」,自己喪失生命,則天底下的愚痴的人就是你呀。所以對這個六祖慧能的話,他又錯會了。

  好,下面講這個趙州禪師

  趙州禪師也是唐代的一位禪宗祖師,他是在現在(的)河北的柏林寺。趙州禪師你看常見一個偈子:「趙州八十猶行腳,只因心頭未悄然。」他在唐代啊,這個聲望道德非常高——如泰斗般啦。那麼趙州禪師「佛之一字,吾不喜聞」這個公案哪,大家看那個《趙州禪師語錄》。他的幾百條語錄當中,你不能選擇一兩個你應該要完整地去看。實際上這個「佛之一字,吾不喜聞」下面還有文句呢,那個來求學的僧人就問:「和尚為人也無?」你「還為人」就是還度不度眾生呢。趙州師說:「佛!佛!」。為人哪——是要為人,用什麼為人?佛!佛!那麼這個學人又問:「和尚大王如是供養,以何報答?」就是趙州禪師道德聲望很高,「大王」就是當時的燕王和趙王,也就是皇帝的分封下去的王——這個駐守在幽州和河北的兩位王,都是皈依趙州禪師座下弟子的,這兩位大王常常到寺院去拜訪、供養趙州禪師

  當時這兩位大王寺院去的 時候,趙州禪師坐在禪凳上是不起坐的,那兩個大王就向他恭敬頂禮供養,別人就問:「這是王過來——裂土之王過來,你還不起坐迎接啊?」這個趙州師說:「我是這樣的。」說問這話的人你不會」——你不了解這個意思:「如果下等的人來我是山門口去迎接;中等的人來我是要下禪座迎接;上等人來我是坐在禪座上。」所以這個趙王和燕王聽了也很高興,那都向他頂禮。這也代表著一種僧格的高貴。那麼怎麼報答這個供養——大王供養趙州師說:「念佛。」

  那僧人又問十方諸佛還有不有老師趙州師說有。「什麼是諸佛之師?」趙州師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好,你看這些語言,實際上無論說「佛之一字,吾不喜聞」,還是說這個阿彌陀佛是諸佛之師,這都是宗門的祖師接引學人機鋒轉語,讓學人當下回歸到他的本性裡面去。這叫問在答處,答在問處,順逆的話都要讓他迴光返照,回歸到自性理體。所以這個宗門下的機語你不能去分析它啊。

  趙州禪師有個著名公案趙州茶,有學人來了,趙州師說:「你原來來過這裡沒有?」「沒有來過。」「沒有來過,吃茶去。」又一個學人來了,「你原來來過這裡沒有?」「我原來來過。」「吃茶去。」那旁邊就有他的院主——監院,在旁邊就問:「你說沒有來過的也吃茶去,來過的也吃茶去,這是怎麼回事呀?」趙州禪師就叫:「院主!」這院主說:「到!在這裡。」「吃茶去。」叫院主也吃茶。這些你怎麼去分析它?你只要言下體悟。要麼你稍微一分析,一把這個活句、轉語作為死法去理會,那真的叫白雲千里了。

  所以這個論主啊,就在這裡指責呵斥這個上座比丘:「你一向但噇酒糟,逐土塊,有甚了期。」這也是禪宗常常用的。噇就是吃,那個酒糟哇——無節制地吃喝那個酒糟;逐土塊——那個狗你給一塊土塊給它,它以為是一個饅頭,馬上就去追逐。這裡能有什麼利益?又有什麼意思呢?這個論主說:「我出家30多年,到處聽到的就是『念佛一聲,漱口三日』、『佛不喜聞』的話。」到處都有人說,甚至有人還更過分呢,誰在禪堂裡面念一句佛號,罰他洗三天禪堂,就是這樣的。「但至於這個為幫助眾生——『以佛佛來幫助眾生』,『以念佛報恩』,『以阿彌陀佛為十方諸佛之師』,卻沒有聽到一個人說出來。

  那同樣的這些機鋒轉語的話都出自趙州禪師,那你既然把『佛之一字,吾不喜聞』作為真實可以可靠,為什麼不把這個『念佛報恩』,『阿彌陀佛是十方諸佛之師』也作為可依靠的句子呢?」實際上你用負面的話去否定念佛這是眾生有損的。「你有損害的反而去依,那讓大家去念阿彌陀佛得益的,你反而去違背。一個依賴,一個違背,這就自相矛盾

  趙州禪師所談的,也包括禪宗祖師他每一個機鋒轉語,都是指歸本分的,剿滅學人的情識的。所以『佛不喜聞』跟『念佛這兩個,在本質上都屬於機鋒轉語,都是平等平等的,都要學人直下識得自心。(若識得,)才知道趙州禪師的這個道是超情離見的,這個語言是格外之語言。」

  ——大安法師凈土決疑論•凈慈寺版》講記 第2講(融法恭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