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溪傳燈大師: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凈土!

  幽溪傳燈大師: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凈土!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願。

  不疑之謂信,苟有疑焉,心不得一矣。是以求生極樂,以敦信為始。必須遍讀大乘,廣學祖教。凡是發明凈土之書,皆須一一參求。

  悟極樂原是我唯心之凈土,不是他土。了彌陀原是我本性之真佛,非是他佛。大要有二:悟妙有遍周遍具,以為欣凈之本;悟真空圓離圓脫,以為舍穢之原。

  信解既備,應當念佛修行

  行門有二:一正、二助。

  正行復二:一稱名,二觀想

  稱名如小本彌陀經七日持名,一心不亂,有事一心,理一心。若口稱佛名,繫心在緣,聲聲相續心心不亂;設心緣外境,攝之令還。此鬚生決定心,斷後際念,撥棄世事,放下緣心,使念心漸漸增長,從漸至久,自少至多,一日、二日、乃至七日,畢竟要成一心不亂而後已,此事一心也。苟得此已,則極樂之凈因成就,垂終之正念必然,身無病苦不受惡纏,預知時至身心歡喜吉祥而逝,坐脫立亡,親見彌陀垂光接引,得生凈土必矣。

  理一心亦無他,但於事一心中,念念了達: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三際平等,十方互融,非空非有,非自非他,無去無來,不生不滅,現前一念之心,便是未來凈土之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無生而生,生而無生,於無可念中、熾然而念,於無生中、熾然求生,是為事一心中明理一心也。苟於四威儀中、修之不間,往生凈土必矣。

  助行亦有二:

  一、世間之行,如孝順父母,行世仁慈慈心不殺,具諸戒律,一切利益之事,若能迴向西方,無非助道之行

  二、出世之行,如六度萬行,種種功德,讀誦大乘,修諸懺法,亦須以迴向心而助修之,無非凈土行也。更有一種微妙助行,當歷緣境,處處用心。如見眷屬,當作西方法眷想,以凈土法門而開導之,令輕愛以一其念,永作將來無生眷屬。若生恩愛時,當念凈土眷屬,無有情愛,何當得生凈土,遠離此愛。若生嗔恚時,當念凈土眷屬,無有觸惱,何當往生凈土,得離此嗔。若受苦時,當念凈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若受樂時,當念凈土之樂,無央無待。凡歷緣境,皆以此意而推廣之,則一切時處,無非凈土之助行也。

  願有通、別,有廣、狹,有遍、局。

  通如古德所立迴向發願文。別則各隨己意。廣謂四弘,上求下化。狹謂量力,決志往生局如課誦有時,隨眾同發。遍願則時時發願,處處標心,但須體合四弘,不得師心妄立。

  大率所發之願,別勝於通,通恐隨人語轉,別則自己標心,然隨通文而生決志,雖通而別,若於別文而生濫漫、別亦成通。廣勝於狹,廣則發心大,克果勝,狹則悲願淺,獲果劣。又遍勝於局,局則數數間斷,遍則念念圓成。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凈土,速覲彌陀。一切凈土法門,舉不外乎是矣。

  【按】所示輕愛一念之道,在於信行願三法,最為精當。惟正行只專持名,不必觀想。世出世間一切善行,隨時迴向西方,皆為助行,是即萬善同歸,福慧雙修也。

  明幽溪傳燈無盡大師凈土法語節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