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瑪仁波切:境隨心轉,讓外境隨著我們美好的心變得美好;而不能讓心隨境轉

  每逢過年的時候,有些地方有一些「踩小人」的做法有的人穿上一種紅襪子,腳底綉著「小人」或「踩小人」;有的人則在網路上傳「踩小人」的圖片和文字,認為轉發就能遠離小人等等,其實這些都是迷信的說法和做法,並不能有真實效果。人們一旦心中積累怨恨就會很幼稚地認為通過這樣的方式就能杜絕惡緣。試想如果這樣做可以達到作用的話,人們怎麼還會有煩惱痛苦呢?

  「踩小人」的思維,其實是帶著一種嗔恨心的痴念,希望通過這種發狠的「踩」,讓小人不要給自己造成違緣;讓自己不會遇到背後兩舌挑撥離間、說是非的人;不會遇到「人前一套、人後一套」表裡不一的偽君子;不會遇到幸災樂禍、暗自詛咒自己的人等等。

  但是帶著嗔恨心、傲慢心、懷疑心等不良情緒引導的「踩小人」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種不善的念頭,這會播種下不善的種子也會給希望躲避小人,但採取不善舉的人帶來不善的果。

  佛教里經常說要「廣結善緣」,這個善緣,其實就是來源於你發自內心的善念和真正付出的善行。如果我們遇到了不善之人對我們造成了困擾,以此便認為對方是「小人」時,那麼,我們可曾想過,世間本不存在無緣無故的相遇。這些我們認為的「小人」,可能就是你過去世以惡念惡行對待的眾生,因為曾經結了惡因的緣故今生便會有剪不斷的困擾。這也就是冤冤相報何時了」的道理。如果我們今生抱著怨仇之心,與困擾我們的人敵對,就會繼續這種惡緣。如果我們對別人總是挑剔這個、挑剔那個;總是帶著批評和懷疑的眼光看別人的缺點毛病;總覺得對方要與我們自己結怨,那慢慢地,我們也就不會有什麼好人緣了。

  當我們真的遇到了所謂的「小人」,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人之時,應該想到,可能就是前世沒和對方結善因的緣由,今生對方才會讓我們煩惱痛苦。如果我們在當下緊抓著這些負面情緒不放對我們本身是不會有任何好處的。作為佛教徒,我們應該學會感謝那些困擾我們的人讓我們得以成長,並由此得到了很多磨礪心智機會要學會培養「世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凡夫」的成熟心態在心中也要不忘感恩他人,即使對方作惡於自己,也不忘以善念回應。這樣漸漸地惡緣就會被化解,也不會延續,並由此能慢慢轉換成善緣。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就是這個道理,懂得寬容、原諒、忍耐,如此堅持不懈,就是在廣結善緣。用「以德報怨」的信念感化對方,久而久之,那種彼此間不和善的磁場,一定會得到改善的。

  一個所謂的「小人」,他的心中不會永遠充滿惡念,所以,我們不能因為某個時間點的某件事,就給一個人下定論,認為這個人一輩子都是小人」。曾經的「小人」,可能今後就是你的「貴人」;當然,曾經的「貴人」,以後也可能變成你眼中的「小人」。親仇本無常聰明人對待一切不善的緣分都會以德服人,由此來淡化惡緣。而雪上加霜地處理,就像採用類似「踩小人」的方式,其實真的無濟於事。

  很多學佛的人,雖然平時都講要修忍辱、修慈悲,但突然有個人在背後罵我們、說我們的壞話時,內心就會本能地產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緒有些人甚至會被這些不良情緒影響很長時間。大家可以試著問問自己, 「我跟這些我們計較的所謂的『小人』到底有什麼差別呢?難道『我』就一定是個堂堂君子嗎?」有時候忙著顧及別人對我們不周時,真的不要急於洗白自己,其實,某些時候我們或許也是別人眼中的「小人」。

  所以,我們要經常告誡自己:遇到所謂的「小人」,是修忍辱的最好時機,我要慈悲對待一切眾生,不管他是小人」還是「恩人」。唯有慈悲,才能化干戈為玉帛,化惡緣為善緣。只要好好善護念自己的身口意,不斷反觀內心深處,堅持為眾生無私奉獻的願行,一切惡緣自然而然就會消散,一切善緣自然而然就會在你身邊聚集。

  佛弟子要知道,境隨心轉,讓外境隨著我美好的心變得美好;而不能讓心隨境轉。因為覺得可能會有不善的「小人」對自己不利,而去發狠「踩小人」,從而讓心陷入嗔恨、傲慢、疑心等不善的情緒之中,迷失了正知正念,這絕對是得不償失的。所以,迷信,不能化解惡緣,反而會變本加厲地促成惡因緣成熟,只有慈悲內心並充滿正信的念想,才能廣結善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