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何時能得到佛菩薩究竟圓滿的愛?

  古大德幾乎都肯定,《華嚴經》是佛法的根本法輪,一切經教皆是華嚴眷屬。我們要有認知,根本法說的是事實真相真相不思解脫境界,所以《華嚴經》又稱為《大不思議經》,即一切諸法真相不可思議的。換言之,諸佛菩薩人事物,都是以真誠心清凈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但是面對一切人事物時,有沒有意思用這些心?沒有。有意,決定是假意;有情,決定是假情;有愛,決定是偏愛。所謂不可思議清凈是真清凈平等是真平等慈悲是大慈悲。所以,學佛人對根本法一定要認識、要能體悟,知道自己應如何學習。

  無心真心,有心就是妄心。「無」不是什麼都無,大乘佛法講「無念是正念」,無念不是什麼念都沒有,這個「無」很難懂。何以說無心?無心之心是盡虛空、遍法界它是真誠清凈平等覺悟慈悲」;有心,就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有心是妄心,無心真心。凡是有心、有情、有愛全是假的,虛情假意,因為你已經有妄想、分別、執著。佛菩薩情愛是真的,因為他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有」、「無」這兩個字,諸位細細去揣摩、去體會,然後才能悟出一個道理

  誰能得到佛菩薩的愛?淺而言之是信願,你對佛菩薩有一信心,你就得一分愛護;兩分信心,得兩分愛護,這是凡夫講的。何時能得到佛菩薩究竟圓滿的愛?做到無心,你就得到了。因此,信願感得的是感應圓滿的得到是相應。感應與相應不一樣;感應,我們是凡夫;相應,我們就不凡夫了,所謂「一念相應一念佛」。

  諸佛菩薩的心永遠是清凈的,我們要從「真誠清凈平等覺悟慈悲」學起。初學時,都是有心學,有心學是感應,到無心學就相應,所以要從有心學到無心。中下根性的人依此原則修學很有效果都能得受用。得受用之多少,看自己修學的功夫古人說:「一分功夫得一分受用,兩分功夫得兩分受用」。落實在生活行為上,《楞嚴經》上說「最初方便」,就是先把錯誤觀念改正過來,修學功夫才能得力,生活才能真正得到幸福美滿

  觀念從何處改?往昔我們念念為自己,這個觀念錯誤的。錯在哪裡?錯在不認識自己,你並沒有真正為自己。真正覺悟的人,知道一切眾生是自己。「一切眾生」的范圍很大,「一切」包括一真法界、十法界、盡虛空法界;「眾生」是眾緣和合而生起的現象,包括有情眾生無情眾生。一切眾生都是自己,這才是真正認識了自己,然後才懂得要愛護自己。

  諸佛菩薩法界為家,常寂光土,身土不二,法身凈土是一不是二。宗門說「盡虛空、遍法界沙門一隻眼」,這個說法殊勝了,誰不愛自己的眼睛?你會如此愛護它,這是真正認識自己,真正愛護自己。所以,愛護一切眾生才是真正愛護自己,眾生得善果就是自己得善果,眾生惡業就是自己造惡業眾生墮三途就是自己墮三途,「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是從此地生出來的。

  我們要問,眾生行善得善果,佛菩薩歡不歡喜?眾生造業墮惡道,佛菩薩難不難過?如果佛菩薩因此而歡喜、難過,佛菩薩又墮落成凡夫了。諸佛菩薩用心如鏡,對眾生善惡照得清清楚楚,見眾生行善得福,他真歡喜;真歡喜是無歡喜,無歡喜是真歡喜眾生墮三途、墮阿鼻地獄,他真難過,真難過決定沒有難過,沒有難過才是真難過。這個意思很深,諸佛菩薩真的沒有起心動念,他是真慈、真悲、真喜,我們體會不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