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第三章 凈土宗在中國的弘傳03

  第二節凈宗信仰的踐履 02

  凈宗念佛生法門,在為中國人接納信受過程中,亦遇到嚴峻的考驗。距此娑婆世界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西方,有一世界極樂,其土有佛號彌陀,且此佛凈土與吾輩娑婆眾生關係甚切,這實在是一件匪夷所思之事凡夫眾生信慧有限,聽聞之餘總不免存有眼見為實的求證心理。這種需要驗證的心理東晉時代凈宗所面臨的一大挑戰。東晉慧遠大師以其睿智卓識,啟建白蓮社,以緇白二眾精英團體共修念佛三昧的實踐,來應對這一挑戰。蓮社123人於般若雲台精舍彌陀佛像前,奉以香華,建齋立誓,共期西方。劉遺民居士秉承慧遠大師意旨,撰寫《西方發願文》,從三世善惡因果,人世無常,輪迴路險的理念契入,深刻領悟到業力凡夫懈怠放逸的習氣深厚,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道心,若有若無。是故啟建蓮社,同志諸賢相互勉勵督促,夕惕朝勤,是乃關涉到凈業修行的成敗。其目的在於當生往生凈土,圓成佛果。誠如發願文之所詠贊:「藉芙蓉於中流,蔭瓊柯以詠言。飄雲衣於八極,泛香風以窮年。體忘安而彌穆,心超樂以自怡。臨三途而緬謝,傲天宮而長辭。紹眾靈以繼軌,指大覺以為期。」意謂:

  於生死中流藉托蓮華以度越,

  瓊樹綠蔭下暢詠高潔的心聲。

  飄雲衣逍遙於八方極迥之地,

  熏沐蓮香清風以盡天年。

  勤苦辦道而身體彌顯莊敬盛美,

  不染五欲之樂以禪悅自怡。

  念佛三昧橫截畜生餓鬼地獄的苦報,

  往生凈土長辭天堂宮闕的幻樂。

  紹集眾賢的志趣以承繼聖人的芳軌,

  以成就佛果作為蓮社共修的目標

  字裡行間洋溢著深沉的宗教情懷,千載之下誦之,亦回腸盪氣,催人善根。據史料記載,蓮社123人均有往生瑞相。誠為後世結社念佛之濫觴,流風余韻,影響至深且遠。東林寺遂爾成為我國第一凈土道場。以此德業故,慧遠大師遂被推尊為中國凈宗初祖。

  廬山蓮風普振,天下道心清堅之士,神往而競效之。齊、梁之時願生凈土高僧大德甚眾,諸如:僧詮、曇弘、慧通、慧進、僧行、法陰、法琳、僧柔、寶亮等。梁朝道珍法師,平素專講《涅盤經》,後慕遠公凈業,駐錫廬山,禪坐中,忽見海上數百人乘寶舫前行,道珍恭問去何處?答曰:「往極樂國。」道珍求附載同往。回報雲:「法帥雖善講《涅盤經》,亦大不可思議,然未誦《彌陀經》,豈得同往?」道珍法師遂中止講《涅盤經》,專一念佛誦《阿彌陀經》,及二萬遍。命終前四七日,見西方銀台來至。空中皎如白日,有聲音傳來:「法師當乘此台往生。」爾時大眾咸聞天樂異香,數日香猶未散。其夜峰頂寺僧,遙見谷口數十火炬,明燎徹夜,次日乃知道珍法師靈逝。

  至北魏武帝時,北印度沙門菩提流支(公元508年至洛陽),譯出《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解說五念門往生之法。曇鸞大師領納信受菩提留支三藏法師所傳承的念佛法門,身體力行。在理論與踐履上均有重大建樹。據載:曇鸞大師十五歲出家,廣通內外諸典,欲造《大集經》之註解,但至過半而罹疾,感人命危脆無常,欲先學仙術,得長生以後,方崇佛教。從陶弘景得仙經十卷,欲往名山依法修鍊。行至洛陽,恰遇菩提流支,曇鸞往而啟問:「佛法中頗有長生不死法勝此土仙經者乎?」菩提留支答:「此方何處有長生不死法?縱然能得長年少時不死,但終難免輪迴三有。」即以《觀無量壽佛經》授之說:「此大仙方,依之修行,當得解脫生死。」曇鸞頂受後,遂即焚毀仙經,專修西方凈業。每有世俗君子訶難:「十方佛國,皆為凈土,法師何乃獨意往西,豈非偏見生也?」曇鸞大師回答:「吾既凡夫,智慧淺短,未入法位,念力須均,如置草引牛,恆須繫心槽櫪,豈得縱放,全無所歸。」雖然責難者不斷,而曇鸞大師獨決依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渴仰往生西方凈土,精勤念佛臨終時,見到龍樹菩薩告知凈土緣熟。遂集眾開示:「勞生役役,其止無日。地獄諸苦,不可不懼;九品凈業,不可不修。」在眾弟子的高聲唱佛聲中,西向稽顙而終。眾人俱見幡華幢蓋,自西而來,天樂盈空,良久乃已。曇鸞大師不僅身體力行,而且著書立說,其《往生論注》闡述凈宗他力本願的理念,對後人影響甚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