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凈宗信仰的踐履 03
承續曇鸞大師凈宗遺響者,是隋末唐初的道綽大師。道綽大師早年遍習經論,尤精研《大涅盤經》,講及二十四遍。後來修涉《般若》,常住汶水石壁玄中寺。見寺中石碑記載曇鸞久修凈土之懿業,至臨終時,有種種奇異瑞相。道綽大師讀後深受感動,遂舍涅盤宗而歸向凈土法門。每日持念佛號七萬,坐必面西,六時禮拜,講《觀無量壽佛經》近二百遍,以凈土法門化導有緣道俗,勸人棄除雜緣思慮,一心念佛。人各掐珠,口稱佛號。聚眾念佛,散席後佛號餘音猶播揚泉林山谷。臨終時,眾人見化佛住立虛空,天花下散。受其感化者不計其數,撰《安樂集》,祖述凈宗理論與實踐。
中國凈宗集大成者善導大師,早年出家,求道於諸方,至西河遇道綽大師,在其九品道場聽講《觀無量壽佛經》而大喜曰:「此真入佛之津要!修余行業,迂僻難成;修此觀門,速超生死。」於是勤篤精苦,如救頭然,感應殊勝,化緣極盛。著述宏富,影響巨大。
又唐代開元間有慈愍三藏者,原名慧日,曾遠涉印度求學,尋求梵本,凡十三年,備嘗辛酸,深厭閻浮提,遍尋出離三界之道,天竺三藏學者皆指贊凈土。後至北印度健馱羅國,王城東北有一大山,山有觀音像,據雲虔祈者多有靈應。慧日法師遂七日叩頭,又斷糧畢命為期。至七日夜未央,觀音菩薩在空中現紫金色相,長丈余,坐寶蓮華,垂右手摩其頭曰:「汝欲傳法自利利他,西方凈土,極樂世界,彌陀佛國,勸令念佛誦經,回願往生。到彼國已,見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當知凈土法門,勝過諸行。」慧日法師因感觀音菩薩現前開示,信心大增,遂決定專修念佛,矢志凈土。回國後,為唐玄宗說法,開悟帝心,唐玄宗賜號慈愍三藏。慈愍三藏見到當時禪宗空腹高心,貶抑凈宗,乃撰《往生凈土集》,盛唱念佛法門,視凈宗念佛法門為出離生死苦海之捷徑。主張融通各宗,會歸凈土。其凈宗思想對後人影響頗大,別具一格。
凈宗在唐代,無論理論建構還是修持實踐,均蔚成大觀。在理論建構方面,前有道綽、善導,繼後有慧日、承遠、法照、迦才、懷感、大行、少康等諸師輩出,各有章疏著述,闡揚凈宗教義。又其他宗派的祖師大德,如法常、智儼、吉藏、玄奘及窺基等,或翻譯經典,或著述稱揚,或歸投凈土,形成春蘭秋菊競輝的局面。在念佛行持方面,凈宗祖師以自身修行成就來弘傳念佛法門,如善導大師念一聲佛號,便有一道光明;少康大師念一聲佛號,便出一尊佛像等。大行法師專心思憶阿彌陀佛,閱三七日,夜半忽睹琉璃地,心眼洞明,臨終預知時至,寂爾往生。另外,文人哲士亦傾慕凈宗,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加之唐代諸帝王的崇信與護持,全國上下形成「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盛況。風雲際會,真可謂凈宗建構與弘盛的黃金時代。凈宗理念亦為中國本土文化,諸如文學、音樂、繪畫、建築、哲學與科技等方面,注入活力與生機。
宋代三百餘年,凈宗弘傳亦保持著相當的力度。念佛法門功高易進的特質,頗得教內各宗祖師大德的認同,念佛信仰的群眾性進一步擴大。宋初以後,禪宗、天台宗、律宗、華嚴宗等祖師大德,大多兼修兼弘凈土法門,而形成台(天台)凈融合、禪凈雙修、凈律合一的思潮。如禪宗法眼宗第三代祖師永明延壽大師,作《禪凈四料簡》,力倡禪凈合行,萬善同歸凈土,被後人推尊為凈宗第六祖。律宗祖師靈芝元照,常誦《觀無量壽佛經》與《普賢仃願品》,結「蓮華凈土念佛社」,更刻慈愍三藏文集以弘凈宗;華嚴宗第四祖清涼國師作《五門念佛論》。宋代結社念佛興隆,如凈宗七祖省常大師、遵式法師、知禮法師、宗賾禪師等,以江浙為中心,盛行結社念佛。據載:宗賾禪師宗說兼通,仰踵廬山慧遠大師結社念佛之芳規,建蓮華勝會。其方法是每日念阿彌陀佛名號,或千聲或萬聲,記入功課冊。一夕,夢一男子,烏巾白衣,風貌清美,對宗賾禪師說:「欲入公彌陀會,乞書一名。」宗賾問何名,曰:「普慧。」又雲:「家兄普賢,亦乞登名。」說完遂隱。普慧、普賢乃《華嚴經·離世間品》中所列的二大菩薩。此土行人發心結社念佛,稀有難得,遂感菩薩大士幽贊。宗賾禪師感念菩薩的加被,遂以二大菩薩名列入蓮華勝會名錄之首。另外,居士歸信凈土且成就者甚眾,諸如:楊傑、王古、蘇軾、江公望、王闐、王日休等,大多禪凈雙修,自行化他。其中王日休居士自行念佛勤苦,每日禮佛一千拜,臨終站著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