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分工合作,各盡所能

  人是過著群居的生活也就是說一個人不能夠脫離社會、不能夠脫離大眾而單獨的生存。既然是群居的社會生活,就一定要明了互助合作分工的重要。不但人的生活如此,我們細心觀察也有許多動物,同樣的也是過著群居的生活,它們分工也相當的細密。因此,我們自己一定要覺悟,在團體裡面我最適合擔任哪一類的工作,向這個工作認真努力學習,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人人都能將本分工作做好,這個團體社會就健全。

  佛在一切經裡面教導我們一定要福慧雙修,佛稱為二足尊,這就做一個樣子給我們看。二就是指福與慧,足是圓滿的意思。什麼叫成佛?成佛就是福報智慧圓滿了。佛在群居社會裡面他是什麼樣的一個角色?我們要曉得,他的角色不定。怎麼知道他不定?經上常講「隨類化身」,隨類化身當然就不定。像經上所說,十地菩薩在大梵天天王化身天王;也有菩薩化身作人王,也有菩薩化身乞丐。由此可知,男女老少、富貴貧賤這裡頭都有佛,都有菩薩菩薩不是一定要扮一個什麼角色?沒有。也就是說大家需要什麼樣的角色他就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才叫自在才是真正的大自在。如果永遠只扮一個角色,不能換成第二個角色他就自在了,也就不能說是隨類化身。所以我們對於成佛這樁事情,一定要認識清楚,佛是究竟圓滿智慧成佛就是過究竟圓滿智慧生活。無論在社會他是什麼樣的地位,什麼樣的一個角色,他所表現的都是究竟圓滿智慧。能令一切眾生羨慕,能使一切眾生仿效,這就是佛、這就菩薩

  我們在這個世間自己也要曉得,無論是出家或者是在家,要知道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情趣,知道自己的宿根,絲毫不能夠勉強。我們學習、生活、作人,就是在社會大舞台裡面扮演一個角色,無論演什麼角色,要演得像、要演得逼真,要與法相應。這個法裡面有事、有理,與理相應就是與真性相應,與大三空三昧相應,這叫契理。與事相應,與整個社會需要相應,在社會裡面你能啟發眾生你能夠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就對了。你就是行菩薩道,你對社會就盡到最大的貢獻,助佛弘法利生,在佛教整個事業裡面,你的作為就是真正的續佛慧命。明白這些事情因緣自然殊勝,不明白一定要強求做某一樁事情障礙就多了。

  首先要知道自己,確實人貴自知之明,認識自己,自己合適做哪一樁事情。以我們佛教做一個例子佛教是教學,佛教道場是一個學校學校裡面是有三類的人集合在一起,才能把工作做好。第一類的人是教員,學校沒有教員不行,如果這個學校人人都是教員,這個學校也辦不成。教員是負責教學,要使教學這個工作做得圓滿,必須還有行政跟他配合,所以學校裡頭有職員。從校長到負責一切行政工作這是職員,少一個這個學校就不健全。除行政人員之外,還要有事務的人員,幫助做瑣碎的事情。必須這三種人配合起來,這個工作能做圓滿。我們想想我們適合於做哪一種工作,做你自己適合做的工作你就做得很愉快,跟大眾密切的配合,教學是個整體。一個學校人人都校長,這個學校壞了,人人都當教員,這學校都辦不成了,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群居的社會它是互助合作,像我們現在看鐘表,幾乎現在每個人手上都戴手錶,鍾表的作用是什麼?報時的。誰在報時?兩根指針在報時,指針真能報時嗎?後面這些零件很多,少一個螺絲報時就不準,這大家都知道,一個零件都不能缺少。

  由此可知,報時就像我們佛法團體裡面講經說法法師他在表演。可是真正推動這兩根指針,現在一手錶都是用電池,電池供應你的電力,使它報時準確。供應手錶裡面每一個零件、每一個齒輪,都能夠依照它的速度在旋轉,表面上兩根指針報時才準確,才不會有差誤,它是整體的,它是互相合作的。如果每一個零件都要當指針,報時的作用就失掉了。明白這些道理,自己在這個社會上適合於從事哪一項的工作,認真把自己本分工作努力去做好,就是印光大師講的敦倫盡分。倫是類,我是屬於哪一類,我把自己這一類的工作做好,自己這一類的工作就是我們的本分,我要把本分工作做好,與大眾來配合,這個道場就健全。小團體如是,大團體也不例外,大到一個國家,今天世界聯合國都是一個道理。再小到自己一個身體,我們身體許許多多器官、許許多多細胞組織,每一個器官身體裡面都有它一部分的功能,各管各的,它也密切合作,各盡自己的本分身體健康。如果要是亂了,彼此干擾,不盡自己的本分去管別人的閑事,身體生病,命也活不了。諸位如果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你也就懂得做人的基本原則,無論自己扮演什麼角色都非常快樂、非常歡喜,真的是充滿智慧

  菩薩示現一個乞丐做一個乞丐菩薩乞丐佛陀,為什麼扮演這個角色?社會上有這一的人存在。既有這一的人,佛菩薩度化眾生,「佛氏門中,不舍一人」,這一的人怎麼能把它放棄?這一也要幫助他做好,也要世間做一個示範,對這個社會有正面的貢獻。也許大家聽到我這話感到懷疑,乞丐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問題是他不菩薩乞丐,他要是菩薩乞丐對這個社會就有貢獻。令一切大眾看到他啟發不貪、不瞋、不痴,幫助社會大眾斷貪瞋痴。你們在這個世間爭名奪利,他名也不要,利也不要,給社會很大的啟發這就是在教化社會

  我出家受戒的那一年,戒和尚道源老法師老人給我講一個故事是他家鄉泰州的人,泰州事情。那個時候他剛出家沒多久當小和尚,他們泰州有個乞丐,他的兒子經商發大財,他在外面討飯。當然親戚朋友對他兒子不能夠原諒,你發這么大的財,生活這么富裕,叫你老子到外頭討飯,成什麼話?他自己也覺得臉上沒有光彩,就派了很多人去找他的父親。好不容易找他回來了,回來之後好好的供養他。這個老頭子回到家裡之後,住了還不到一個月,看到周圍人不注意的時候,他又溜出去,又跑去討飯,去作乞丐

  人家就問他,你為什麼有福不曉得享?他說那個不是福,我要飯是福,無憂無慮,天天遊山玩水,生活多愜意。晚上睡破廟,隨便什麼地方休息一下,天天遊山玩水,跟大自然為伍,他過這個生活他說在家裡那麼多人伺候,就好像一個籠子一樣被人家關起來,那不是人過的生活乞丐菩薩,人家爭的是名聞利養,他把它捨得干乾淨凈,過得那麼快樂、那麼幸福這是真的事情,在民國初年。在我們看起來這個人也許是菩薩示現,不是普通乞丐他是幸福快樂乞丐乞丐當中很多有道義,拾財不昧,不接受人報酬,肯幫助人解除人的危難,我們中國人講義丐,他有義氣、有道義,樂天知命,這是值得社會大眾學習的。他在這一行,他能把這一做得那麼圓滿,豈不叫敦倫盡分?

  我們今天出家參與佛陀事業佛陀事業佛教教學的事業,這個事業大,不是小事業。我們既然參加這一倫,我們自己要想想,我在這一倫裡面適合做什麼工作?講經也不人人都有這個條件。我們過去在李老師的會下,李老師在台中有兩個機構,一個台中蓮社,一個台中慈光圖書館,跟他學習的學生很多,貼近身邊的差不多也將近兩百個人。這兩百人當中,老師觀察大家的習性能力,勸導大家修學,有能力講經勸你講經,沒有能力講經勸你學辦事,勸你學習領導,在辦事裡面培養領導人才。像現在圖書館的館長、蓮社的社長,都是我們底下這一代的學生,他們看到我都稱老師,第三代了,培養你辦事。你擅於交際,培養你辦交際,我們道場裡面講的知客知客就是交際,現在講公關,公共關係你會理財,心細能理財的,就培養你做財務工作道場種人才都需要。現在弘法面又展大、擴大了,不僅僅限於一個道場,講經說法、講演現在都錄音、錄影,錄影帶許多電視台、衛星電視,他們願意拿去廣播,還有電腦網路的傳播,於是還需要科技人才出家人能不能從事?可以做,這些科技已經跟我們教學融合成一體。另外還有語文翻譯的人才,我們能不能把中文翻成外國文,翻成世界各種不同的外國文字,向全世界流通弘揚。所以佛教這個團體,各式各樣的人才統統都要有。

  現在延續法師專門在學習電腦,好事情,我們佛門需要會電腦,需要這種科技人才,他對於這有興趣,行。能夠將佛法做傳播的工作,傳播到全世界,利用高科技佛法延續到後代。今天不僅是保存經典,錄相跟錄音都應當保存,利用科技方法,永遠保存給後人,幫助後人來學習。所以我們一定要曉得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興趣、自己的嗜好,應當學哪一樣東西把我佛法教學整體做得圓滿滿,這就對了。不一定要做哪一樣,那錯了,這觀念錯誤。今天時間到了。

  九八年早餐開示—分工合作,各盡所能  (共一集)  1998/4/28  新加坡凈宗學會  檔名:20-013-0428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