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旭大師: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句13

  辛二、委示心體不同妄執四。初重斥妄計非心。二正示真心有體。三委明分別無性。四總斥從來誤執。壬、今初

  阿難。汝今欲知奢摩他路。願出生死。今復問汝。即時如來金色臂。屈五輪指。語阿難言。汝今見不。阿難言。見。佛言。汝何所見阿難言。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曜我心目。佛言。汝將誰見。阿難言。我與大眾。同將眼見。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曜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曜。阿難言。如來現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我將為心。佛言。咄。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前塵虛妄相想。正圓覺所謂六塵緣影是也。六塵是識家相分。今此但是六塵之影。現於見分中者。尚非識之見分。況是自證證自證耶。而誤認以為心。非惟不是真心。亦復不是妄心矣。故直斥之曰。此非汝心也。若夫識之見分。則靈明昭徹。無體無相。雖全在妄。亦更無此影像可得。故下文雲。含吐十虛。寧有方所也。是知阿難所計。雖曰能推。實則僅是所推影子。決非真能推者。以能推者。實無體相可得故也。後世不達。即指此緣影以為六識。其亦不知六識甚矣。

  壬二、正示真心有體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遍歷恆沙國土。承事諸佛及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我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雲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惟垂大悲開示未悟。爾時世尊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心入無生法忍。於師子座。摩阿難頂而告之言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阿難。若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葉縷結。詰其根元。咸有體性。縱令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凈妙凈明心。性一切心。而自無體。

  ⊙此阿難疑心是無。而如來答心有體也。由其久執緣影。故擘頭一奪。番疑斷滅。詎思只此怖斷滅者。還可斷滅得否。入無生法忍者。入字。約修證言。無生法。約理性言。忍字。約地位言。無生法性。終始無殊。約入約忍。則始於名字。終於究竟也。此是第一番徹底顯性之文。妙則中道法身。凈則解脫俗諦。明則般若真諦。三德秘藏。可謂和盤托出矣。性一切心者。猶雲遍為一切心之本性

  壬三、委明分別無性

  若汝執吝分別覺觀所了知性必為心者。此心即應離諸一切色香味觸諸塵事業。別有全性。如汝今者承聽我法。此則因聲而有分別。縱滅一切見聞覺知。內守幽閑。猶為法塵分別影事。我非敕汝執為非心。但汝於心微細揣摩。若離前塵有分別性。即真汝心。若分別性離塵無體。斯則前塵分別影事。塵非常住。若變滅時。此心則同龜毛兔角。則汝法身同於斷滅。其誰修證無生法忍。即時阿難與諸大眾。默然自失。

  ⊙此兩番縱奪以明分別無自性也。初十六字。是總牒。執□者。固執而不舍也。所了知者。意顯彼之所執緣影。雖自以為是能了知。實則但是所了知者。非真能了知也。此心即應至別有全性。是初一番縱。如汝今者至分別影事。是初一番奪。不惟聽法時之分別全因聲有。縱令六根不緣外塵。內守幽清閑境界。仍是獨頭意識所緣內法塵境而已。此則從未到定。至非非想。皆是法塵分別影事所攝。今時闇證。謬謂是本來面目。空劫前事。威音那畔。向上鼻孔。亦太痴矣。次我非敕汝至即真汝心。是第二番縱。言我既不許汝謬計為心。亦不敕汝執為非心。以心外無法。則此分別塵影。亦是唯心所現。因心成體之物。故執為心。是認賊為子。執為非心。是離波求水。皆不可也。若分別性下。是第二番奪。若決定執此為心。則心反成斷滅。而法身修證。俱不可得矣。此大眾所以不知下落。而默然自失也。

  壬四、總斥從來誤執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學人。現前雖成九次第定。不得漏盡成阿羅漢。皆由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是故汝今雖得多聞。不成聖果。

  ⊙九次第定者。四禪四空。並滅受想定為第九也。前之八定。惟是有漏。從有頂處。游觀無漏。能令染末那相應之受想伏而不行。故名滅受想定。三果聖人能入此定。亦名非學非無學定。以其伏第七識俱生我執故名非學。以出定時。非非想天一分微細我愛猶存。故名非無學也。由此非非想愛未斷。所以不得漏盡成阿羅漢而非非想愛。亦即是生死妄想而已。又復應知生死妄想。本無真實。如繩本非蛇。凡夫誤以為真實而堅執之。故有三界分段生死。如乞丐之喜以為蛇。二乘誤以為真實而苦斷之。故有出界變易生死。如孩孺之怖以為蛇。惟圓頓行人。了達妄想無性。則不生貪著。不須斷除。而狂心頓歇。歇即菩提矣。訶雲不成聖果。明知未證初果。舊雲證初果者謬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