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卷上》之1 愚人食鹽喻

  【佛理禪趣】《百喻經卷上》1、愚人食鹽喻

  百喻經卷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譯

  引言

  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雲何言無。如今無者雲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谷而生問曰。五穀從何而生答曰。五穀從四大火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雲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雲何名苦。答曰我見生死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愚人食鹽喻 愚人牛乳喻 以梨打破頭喻 婦詐語稱死喻 渴見水喻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認人為兄喻 山羌偷官庫喻 嘆父德行喻 三重樓喻 婆羅門殺子喻 煮黑石蜜漿喻 說人喜嗔喻 殺商主祀天喻 醫與王女葯令卒長大喻 灌甘蔗喻 債半錢喻 就樓磨刀喻 乘船失釪喻 人說王縱暴喻 婦女欲更求子喻 入海取沉水喻 賊盜錦綉用裹氀褐喻 種熬胡麻子喻 水火喻 人效王眼瞤喻 治鞭瘡喻 為婦貿鼻喻 貧人燒粗褐衣喻 牧羊人喻 雇借瓦師喻 估客偷金喻 斫樹取果喻 送美水喻 寶篋鏡喻 破五通仙眼喻 殺群牛喻 飲木筒水喻 見他人塗舍喻 治禿喻 毗舍闍鬼喻估客駝死喻 磨大石喻 欲食半餅喻 奴守門喻 偷氂牛喻 貧人能作鴛鴦鳴喻 野干為折樹枝所打喻 小兒爭分別毛喻 醫治脊僂喻。 (藍色這段上公眾號時未要)

  【百喻經】1、愚人食鹽喻

  原典

  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淡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①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②,反為其患。 譬彼外道,聞節飲食可以得道,即便斷食③,或經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餓,無益於道,如彼愚人,以鹽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復爾。

  注釋

  ①益:添。

  ②爽:傷、敗。

  ③斷貪:即為祈願成就修行,而於特定期間內斷絕飲食。本為瑜伽派或其他苦行道行法之一。後為佛教採用。

  譯文

  從前的時候,有一愚人,到別人家去作客。主人端出食物來,他嫌淡而無味。主人聽罷,便另外為他添了點鹽進去。愚人嘗到了鹽的美味,心內便想:味道所以這么美,是有鹽的緣故。少少一撮,尚且如此,滿滿一把,豈不更妙?這愚人不懂其中的道理,便單單吃那鹽。吃罷,口顫舌抖,反而得了苦楚。

  這就譬如那些外道,聽說節制飲食可以得道,即便斷絕了飲食。或是斷七日,或是斷十五日,空佬佬地使自己遭一番困餓,卻對修道毫無益處,活像那個愚人,因為鹽可調出美味來,就單是吃它,致使口顫舌抖,外道的斷食也是這樣。

  源流

  與此譬喻相類似的,有《大智度論》卷十八所載的田舍人食鹽:「譬如田舍人初不識鹽,見人以鹽著種種肉菜中而食,問言:『何以故爾?』語言:『此鹽能令諸物味美故。』此人便念:此鹽能令諸物美,自味必多。便空抄鹽滿口食之,咸苦傷口,而問言:『汝何以言鹽能作美?』人言:『痴人!此當籌量多少,和之令美,雲何純食鹽?』」(《大正藏》第二十五冊第一九四頁)《大智度論》卷五十九:「譬如愚人不識飲食種具,聞醬是眾味主,便純飲醬,失味致患。」(同上第四八o頁)《大智度論》卷六十四:「譬如食雖香美,過噉則病。」(同上第五o九頁)

  解說

  此則譬喻可與本集<見他人塗舍喻>、<嘗庵婆羅果喻>並讀,都是喻示過猶不及、並且招致傷敗的道理

  來源:1、《百喻經注釋與辨析》荊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經注釋》弘學注釋

  3、網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