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不要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上糾纏

  uploads/content/2022/june/36e273ffd2d69691a231266504795d49.jpg" />

  一樣東西是否值得擁有,不在於其本身的價值,而在於你是否需要。只有你需要的才是最好的

  不要在自己不需要東西上糾纏,在那上面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多,損失的就越多。找准自己想要的,才最有意義

  有人認為,受了冤屈,最應該做的就是辯解。這話有一道理,但也不是任何時候都適用。

  當我們所受的冤屈輻射到別人的時候,我們要出聲辯解。如果那冤屈只與我們自己有關,辯解反而不最好的辦法。因為你出聲為此辯解,說明你的心還不夠靜,甚至還會因別人的些許舉動而發怒。

  松雲禪師出家學禪以後,因為掛念年老的母親無人照顧,特地親建一座禪舍,帶著母親同住。每天除了參禪打坐,還幫人抄寫佛經,藉此賺些費用供養母親。有時上街為母親買些魚肉,街上人總指著他叫酒肉和尚,松雲禪師不去解釋。但他的母親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因此,也跟著松雲禪師吃素了。

  有一天,一位美麗的姑娘被松雲禪師庄嚴的儀錶、安詳的風度所感動,就請他到家中說法。有人便藉此散布謠言,說看見松雲禪師到妓院里去嫖妓。

  街坊的人不辨真偽,認為他不守清規,去搗毀他的禪舍,趕他離開。松雲禪師不得已只好將母親託人代養,自己出外雲游參訪。

  不料母親因思兒成疾,未幾去世。鄉鄰不知松雲何去,只得草草收殮,等松雲禪師回來後再行安葬。

  不久,松雲禪師來了,在母親靈棺前站了許久,然後用手杖敲打棺木說:「慈愛母親,孩兒回來了。」接著學母親口氣說,「松雲,看你完成禪道回來,母親很高興。」

  松雲又說:「是的,母親!孩兒以此禪道祝願您上升佛國,不要再來人間受苦受氣,我也和您一樣高興。」說罷便對眾人說道,「喪禮已畢,可以安葬。」

  松雲禪師五十六歲時預知死至,召集弟子辭別,並在母親遺像前上香,寫下一首偈語:「人間逆旅,五十六年,雨過天晴,一輪月圓。」寫完後安詳而逝

  世間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與好壞,就有黑暗光明;說好的未必好,說壞的未必壞。如果一味去在意這些好與壞,只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別無他益。

  松雲禪師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他從不去跟人爭辯什麼。他明白,那些好與壞,雖然是加在自己身上的,但其實與自己無關。

  就像另一位禪師故事禪師跟小徒弟出行,中途找不到路,便問一個路人。路人不知為何正在苦惱,雖然給他們指了路,但態度十分不好,話語中帶著厭嫌的口氣禪師聽了路人的指引,道聲謝,繼續帶著徒弟前行。

  沒走幾步,徒弟忍不住了,問禪師:「師父那個人如此蠻橫無理,您為什麼不生氣?我們應該告訴他,做人要禮貌。」

  禪師反問:「為什麼我要讓他決定我的情緒?」徒弟頓時釋然。

  別人對你誹謗,只能說明那人是野蠻、無禮的,是需要你去拯救的對象。你面對他們時,應該做的不是因為他們的行為而改變自己的做法,去跟他們爭辯,而是做好自己的事,用自己的行為影響他們。

  生活是你自己的,你所有的苦難、歡樂,都應該由你自己去體會,別人代替不了。

  同樣,別人的苦難和歡樂,你也無法真正體會。做回自己,不要讓別人的行為影響到你的情緒,這才是幸福安樂的泉源。

uploads/content/2022/june/7550fb53d1fa363285df77b4b0b99a86.jpg"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