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法師:這個心不善,這些行為不好,果報都在拔舌地獄

  兩舌,「兩舌者,新譯離間語」。兩個人原來是和睦、是和好的,想方法叫他們兩個人翻臉,叫他兩個人彼此有懷疑、有猜忌,把他們的和合破壞掉,這種言語就稱為離間語。「《四分律》雲:彼此鬪亂,令他破也。」挑撥,讓這兩個人斗爭,破壞他們的和合,這個事不是好事。佛在經裡面告訴我們,果報是入拔舌地獄地獄裡頭拔舌地獄。拔舌地獄是怎麼來的?就是兩舌來的,造兩舌這個罪就是拔舌地獄。不但是不誠實,他要讓這兩個人去斗爭,本來這兩個人是朋友要把這兩個人變成冤家對頭,這個心不善,這行為不好果報在拔舌地獄。「天台雲」,天台智者大師,這智者大師說的,「遘扇彼此,乖和合也」,就是破壞這兩方面的和合,他在這裡煽動,在這裡破壞。「又《大乘義章》雲:言乖彼此,謂之為兩。」乖就是相違背,挑撥是非。「兩朋之言依於舌,故曰兩舌。是謂煽動離間,搬弄是非」,這是現代的話,就這個意思。「惡口,新譯為粗惡語」,言語粗魯,讓人聽的時候很難聽。「《法界次第》曰:惡言加彼,令他受惱,名為惡口」,別人聽了就生煩惱這叫惡口。「又《大乘義章七》」,這是第七卷,為我們解釋惡口,「言辭粗野,目之為惡。惡從口生,故名惡口」。「是謂以惱他之心,出粗惡之言,令人受惱,名惡口。」說話很難聽,無論是有意無意,別人聽了之後生煩惱,不歡喜。佛在大乘經教教菩薩,應該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待人接物,《還源觀》上只講四德,菩薩基本的德行四種必須要遵守。他第三個就是說柔和質直」,包括語業在里頭,容貌、言語態度柔和,存心要質直,質直就是真誠,內裡面真誠,表現在外頭柔和菩薩!這個四德這排在第三。第一個是教菩薩隨緣妙用,第二個是威儀有則,行住坐卧言語心態都要做出最好的榜樣給大家看。這是什麼?佛弟子要把佛弟子做出來、表演出來,大家看到了生歡喜心,讚歎佛菩薩佛弟子都是好人都是善人,我們應當向他學習。這就接引無量眾生,怎麼可以造惡?「妄言妄語,新譯虛誑語」。這個新譯是玄奘大師譯的,玄奘大師以前這叫舊譯,他老人家印度回來之後,翻經的時候稱為新譯,把舊譯有部分他改了,改了讓我們更好懂。古譯是妄語,翻譯妄語,新譯的是誑語,虛是不實在,誑是不真實。「又如《梵網》雲」,就是《梵網經》上說的,「不見言見,見言不見,如是違心不實之言,即妄語也」。這是妄語,騙人,見到了說沒見到,沒有見到說見到,這都不實在。「綺語者,新譯為雜穢語」,意思也非常好。「《俱舍論》雲:一切染心所發諸語,名雜穢語。」染心是什麼?自私自利是染心,心本來是清凈的,本來是平等的,因為有染污就不清凈了。自私自利染污名聞利養是染污,貪瞋痴慢是染污,有這些東西心不清凈了。「又《大乘義章》曰:邪言不正,其猶綺色。從喻立稱,故名綺語」。綺是綢緞,很好看,很柔軟,人都喜歡,所以綺語是花言巧語。你很喜歡聽、很喜歡看,它內容是什麼?內容就是挑動你的七情五欲,跟夫子所說的「思無邪」是恰恰相反,它能挑動你的感情,挑動你什麼?喜怒哀樂。這些東西在現在,所謂電影愛情的這些片子都是屬於這一類的。不知不覺,你陷入進去,不能自拔,沒有智慧。「又《無量壽經箋注》」,這是丁福保居士作的,「綺語,一切含淫意不正之言詞。後世騷人積習」,中國小說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這些都是,裡面都有這些情節,「多喜以美人香草寓言。凡涉於閨閣者,皆謂之綺語」,閨閣男女言情。「又《十業道章》雲:說染言詞,名雜穢語。若不染心,綺飾文辭,歌贊實德,非不善也。」所以這個綺語要看內容,綺語簡單的話說,就是很美的言辭,如果這個很美的言辭是贊頌德行,好的。例子就像孔子所刪訂的《詩經》,詩三百篇是歌詞、是綺語,但是它裡面內容而不邪。這些歌詞從哪裡來的?有祭祀祖先的、祭祀上天的,有朝廷裡面宴會、典禮里奏的這些樂章,也有民間的歌詞,經孔子刪訂過,就是修訂過,選三百零五篇。從這個地方能夠看到當時社會風俗,現在所謂是民謠,民間的說藝術,反映社會大眾情緒他們的願望國君往往專門搜集這些東西,了解民情,做為施政的參考,你看這些是好的。《十業道章》這裡說的正反兩面都講到,一個善、一個不善都說到了。

  文摘恭錄《凈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二七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