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學佛的人,這七首偈頌很重要

  《七佛傳法偈》很重要

  宣公上人 一九四年

  開示於國際譯經學

  毗婆屍佛偈

  《七佛傳法偈》是很重要的,每一首偈頌都是身心虛妄的,不要認真。身是四大假合,心也是虛無飄渺,沒有什麼形象的。所以我們不要認假為真,執著我們的身心;樣樣都想佔便宜,樣樣不想吃虧,其實這是身體害得我們生生世世,造無量無邊的罪業。

  可是你若真正明白做人的道理了,那罪業本空。罪業本來也沒有什麼這都是人的執著,所以才起惑、造業、受報;你若沒有惑,就不會造業、受報了。惑就是不明白,也就是無明。第一首傳法偈是毗婆屍佛偈:

  身從無相中受生 猶如幻出諸形象

  幻人心識本來無 罪福皆空無所

  「身從無相中受生」:這個身從什麼地方來?它沒有一形象,沒有一實體,是四大和合而成為身的。所以說身從無相中受生,它就生出來了

  「猶如幻出諸形象」:就好像變戲法、變魔術的那個人,本來沒有這么個東西,他變化出一個來。那麼變化出來的是真的嗎?不是,是假的。我們這個身體亦復如是,所以第二句說,猶如就是好像,幻出諸形象是從虛幻不實這里現出來,變化出這么一個形象這是身體不是真的

  既然不是真的,為什麼有人罵你,你受不了?打你,你更受不了;贊嘆你一句你就高興得不得了;誹謗你一句你就脾氣。為什麼要這樣呢?這不是被這假的把真的給矇混住了嗎?你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呢?怎麼有這么多麻煩呢?這個麻煩你自己找來的。有人罵你,你拿它當唱唱不好嗎?唉!他說日本話呢,我不懂。啊!他說西班牙話,我也不懂;說葡萄牙話,我也不懂他唱唱什麼。

  他罵你,你不會罵人,那麼還有什麼叫罵呢?他罵就罵了,你拿它當音樂聽,不也很好的嘛!啊?不需要脾氣。有人打你,就當作你走路沒小心,撞到門框上了,這不可以嗎?你撞到門框上,撞得痛了,那你找誰去再打一下?你打那個門框,你手又痛了;你若不打,那根本沒有事嘛,痛一陣怕什麼呢!

  「幻人心識本來無」:幻化的人沒有心,沒有識,也沒有知覺。

  「罪福皆空無所住」:罪和福都是空的,什麼叫罪?什麼叫福?你不應執著到這個上。你執著我這身體,又執著我這個心,這簡直是大錯而特錯;你若能不執著你說這多自由、多好!不為這個枷鎖所枷著。

  毗婆屍佛的傳法偈,就傳這個法,教你認識身心本來是虛幻的。

  屍棄佛偈

  七佛中的第二尊佛,屍棄佛的傳法偈是這么說的:

  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起諸善法本是幻」:你以為你做善事這是真的?善事也是假的,你不要執著這個善事,所以起諸善法本是幻,本來也是虛幻的。

  「造諸惡業亦是幻」:造這個惡業也是虛妄幻化的,它都沒有實體,沒有形相的。

  「身如聚沫心如風」:這個身也是假的,它好像海里那個泡沫似的,你看著有,你去一碰它,沒有了。心如風,心就像刮一陣風似的。

  「幻化無根無實性」,它沒有一個根的,找不著根。什麼是心的根,什麼是身的根?你找不著,沒有實在的一個東西,沒有實體

  所以由這個傳法偈來看,就是要我們人沒有身見,沒有心見,沒有這些個邊見,虛無飄渺這些個執著你說這是不是愚痴呢?

  我們人修行,如果能把身體看假了,把心也看得虛妄了,那麼執著就沒有了。沒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就因為看不空,才什麼都有了;你若能看得空了,什麼相也沒有,連自己都沒有,怎麼又會有個人相,又有眾生相,又有壽者相呢?這都是我們人自生分別呢!

  毗舍浮佛偈

  毗舍浮佛是七佛中的第三位,他的傳法偈:

  假藉四大以為身 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 罪福如幻起亦滅

  這首偈頌就是說我們不要把身體認得那麼真。這個身體是四大和合而成的,熱力屬火大,搖動就是風大,有濕性就是水大,又有堅固性就是地大;這是水火風,四大和合而成一個身體。所以說:

  「假藉四大以為身」:我們假藉地水火風這個四大來成的一個身體

  「心本無生因境有」:我們這個心本來不生不滅的,可是因為你著到境界上了,也就有這個生滅心了。所以說:

  「前境若無心亦無」:前面那個境界若沒有了,心也沒有了,心是因為境界而有的。

  「罪福如幻起亦滅」:所以罪也是虛幻的,福也是虛幻的。罪福如幻就像泡沫,電光石火一樣;雖然罪福起了還是滅的,這是毗舍浮佛說的偈頌。

  我們學佛的人,對七佛偈頌應該熟讀,不要忘了。這每一首偈頌都是你不要執著身心;我們一執著身心就有障礙了。為什麼起這個障礙呢?就因為認假為真,認賊作子,認賊作父。那麼這樣子,所以古人說:「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你看看這多厲害!就因為你一念的瞋心起來,這百萬的障門都來障著你了;你若不起瞋心呢,百萬障門自然都化為烏有了,所以這是人要特別注意的。

  所以一切唯心造,就是在這一點要認識;境界來了這都是考驗,一種修道必然經過的步驟。那麼境界來了,我們一考驗就考不上,落選了,這就平時功夫沒用好,所以到了緊要的關頭就手忙腳亂,無所措手足了。我們修道的人要注意這一點,要認識境界

  (編註:以下四首傳法偈,上人未加註解。今刊出偈頌原文,方便讀者閱讀。)

  拘留孫佛偈

  見身無實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拘那含牟尼佛偈

  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於生死

  迦葉佛偈

  一切眾生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

  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釋迦牟尼佛偈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南無彌陀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