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文鈔摘錄原文和白話4、發菩提心

  一、印光大師文鈔原文:發菩提心

  (1)凡修凈業者,第一必須嚴持凈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真信願。戒為諸法之基址,菩提心為修道之主帥,信願為往生之前導。(續編·卷下·凈土指要·p592)

  (2)念佛時不能懇切者,不知娑婆苦,極樂樂耳。若念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遇,凈土法門更為難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氣不來,定隨宿生今世之最重惡業,墮三途惡道,長劫受苦,了無出期。如是則思地獄苦,發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發,如器受電,如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業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增廣·卷一·復陳慧超居士書·p198)

  (3)至於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嚮往生。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凈土助行。猶如聚眾塵而成地,聚眾流而成海,廣大淵深,其誰能窮。然須發菩提心誓願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迴向。則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若不知此義,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增廣·卷一·與徐福賢女士書·p148)

  (4)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以菩提心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為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之實義。以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誓願,常不離心。則心與佛合,心與道合。現生即入聖流,臨終直登上品,庶可不負此生矣。(三編·卷三·復康寄遙居士書一·p726)

  (5)念佛心不歸一,由於生死心不切。若作將被水沖火燒無所救援之想。及將死,將墮地獄之想。則心自歸一,無須另求妙法。故經中屢雲,思地獄苦,發菩提心。此大覺世尊最切要之開示,惜人不真實思想耳。地獄之苦,比水火之慘,深無量無邊倍。而想水沖火燒則悚然,想地獄則泛然者。一則心力小,不能詳悉其苦事。一則親眼見,不覺毛骨為悚然耳。(增廣·卷二·致包師賢居士書·p349)

  (6)雖曰念佛能滅宿業,然鬚生大慚愧,生大怖畏。轉眾生之損人利己心,行菩薩之普利眾生行。則若宿業若現業,皆被此大菩提心中佛號光明為之消滅凈盡也。若前生及昔日曾作大業。今雖止惡,未能力修眾善。及但泛泛然念佛。則功過不相敵,固難免或罹惡報耳。非念佛之功虛棄也。以未發菩提心,特以惡業廣大,不能相掩耳。倘能發大菩提心,則如杲日當空,霜露立消。世人多有作惡半生,後乃改悔。因未能全無惡報,遂謂佛法不靈修持無益。(三編·卷三·復康寄遙居士書一·p829)

  (7)凡夫修行,當發利人利物之大菩提心。其利人利物之事,則力能為者,勉而為之。不能為者,必令此心常存。則固與大乘願心,不相背也。(三編·卷四·復卓智立居士書七·p1151)

  (8)菩薩之心,猶如太虛,無不包括。欲利益眾生,作種種方便,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不得以凡夫知見,妄生測度。以彼已證法忍,了無人我之可得。唯欲攝受一切眾生,入於如來大覺法海若有計較,便屬情見,便與無人我之道,不能冥契矣。雲布施頭目髓腦,則誠然。(增廣·卷一·復黃智海居士書·p230)

  (9)海鹽徐蔚如,(一向在京)以博學內虧,得一脫肛病,已二年余。每大便後,須睡一刻,候自升入,方敢動。民國八年正月,大便後,有要事,刻不容緩,即坐車出門,因受磨,遂永不升入。七晝夜,痛如針砭,無一刻稍息。七晝夜未能合眼。先雖念佛亦不減輕。遂發大菩提心,謂此病苦極,願我多受點,總願世間人勿得此病。遂至誠念佛,未久睡著,醒而病癒,從此斷根。彼來信言及。光謂此病乃屬宿業,由閣下以此大菩提心,消此宿業,故病即斷根。(三編·卷三·復章道生居士書一·p782)

  二、白話譯文:譯者慕藏

  (1)凡是修凈業的人,第一必須嚴持凈戒,第二必須發菩提心,第三必須具有真實的信願。戒是諸法的基址,菩提心是修道的主帥,信願是往生的前導。——續編·卷下·凈土指要·p592

  (2)念佛時不能懇切的人,只不過是因為不知道娑婆世界的苦,極樂世界的樂而已。如果能這樣想,人身難得,中國難生,佛法難逢,凈土法門更難遇到。如果不一心念佛,一口氣上不來,就會隨著宿世今生最重的惡業,墮落三途惡道,長劫受苦,沒有出期。這樣就會害怕地獄的苦而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的心。這個心一發,就如同電器充了電,葯中加了硫一樣,力量特別大,而且能迅速的消業障,增福慧,不是平常福德善根所能比喻的。——增廣·卷一·復陳慧超居士書·p198

  (3)至於日常生活中,所有一絲一毫的善,以及誦經禮拜的種種善根,都以此功德,回嚮往生。這樣,一切行門就都成為凈土的助行。猶如匯聚塵土而成大地,匯聚河流而成大海,廣大淵深,誰能窮盡! 發菩提心誓願眾生。所有修持功德,普遍地為四恩三有法界一切眾生迴向就如同火上加油,禾苗得雨。既然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就能快速成就自己的大乘勝行。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就是凡夫二乘自利見解,雖然也修妙行,但感得的果報卻很卑劣。——增廣·卷一·與徐福賢女士書·p148

  (4)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以菩提心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為因該果海,果徹因源的實義。以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為下手最切要的功夫。能這樣修行,再能以四宏誓願,常不離心,則心與佛相合,心與道相合。現在生就步入聖流,臨終直登上品。這樣就不負此生了。——三編·卷三·復康寄遙居士書一·p726

  (5)念佛心不歸一。是由生死心不迫切。如果作將要被水淹,被火燒無所救援的觀想。以及就要死了,就要墮入地獄觀想。那麼心自然歸一,就不需要另求妙法。所以經中屢次說,思地獄苦,發菩提心這是大覺世尊切要的開示,可惜世人不肯真實地去思考。地獄之苦,比水火更慘,深無量無邊倍。而想到水淹火燒就會毛骨悚然。想地獄就泛泛然的人一是心力小,不能詳細知道那些苦事一是親眼見,不覺毛骨為悚然。——增廣·卷二·致包師賢居士書·p349

  (6)雖然說念佛能滅宿業,然而必鬚生大慚愧心,大怖畏心。轉眾生損人利己的心,而行菩薩普利眾生的行。這樣,宿業現業,都被這大菩提心中佛號光明,消滅乾淨了。如果前生以及往昔曾造過大業,今生雖然不做惡,卻也沒努力修善,只是泛泛的念佛,功不抵過,固然難免有時會遭惡報。不是念佛沒有用,而是因為沒有發菩提心,而且惡業廣大,不能掩蓋住而已。倘若能發大菩提心,則如同昊日當空,霜露立刻消融。世人多有作惡半生,後來才改悔的。因為不能完全沒有惡報,於是就說佛法不靈修持沒用。——三編·卷三·復康寄遙居士書一·p829

  (7)凡夫修行,應當發利人利物的大菩提心。而那些利人利物的事,力所能及的,就努力去做,做不到的,也讓這個心常存。這樣固然與大乘願心不相違背。——三編·卷四·復卓智立居士書七·p1151

  (8)菩薩的心,猶如太虛,沒有不包容的。為利益眾生,做種種方便,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不能以凡夫知見,妄加測度。因為菩薩已經證得法忍,完全沒有人我相。只為攝受一切眾生,入大覺法海。如果還有計較,就屬於情見,便與無人我之道不能契合。說布施頭目腦髓,就是這樣。——增廣·卷一·復黃智海居士書·p230

  (9)海鹽徐蔚如(一般都在京城),因為博學而導致身體內虧,得了脫肛的病。已經兩年多了。每次大便後,必須睡一刻鐘,等自己升上去了才敢動。民國八年正月,大便後,有要緊的事,刻不容緩,就坐車出門。因為受磨就再也升不上去了。七晝夜,痛如針砭,沒有一刻停息。於是發大菩提心,想:「我這病痛苦極了,願我多受點,總願世人別再得這個病。」於是至誠念佛,沒多久,睡著了。醒來後,病就好了。從此斷了病根他來說到這件事。光(是印光大師自稱)說:「這個病是宿業,由於閣下以大菩提心,消除了宿業,所以病就根除了。」——三編·卷三·復章道生居士書一·p782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