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不怕不信,就怕迷信!迷信有時候比不信更可怕

uploads/content/2022/june/4303989b1f04a13f0069eb9984a099f3.jpg" width="22" height="10"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

na  mo  a  mi  tuo fo
南  無  阿  彌  陀  佛

uploads/content/2022/june/18971185b7abb2336f5be4c78148b8c7.jpg" />

  問:下面一個問題弟子表哥認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既然一切都是假的,就不用太積極爭取什麼。表面於世無爭,卻生活得很不積極,也沒責任感。請問老法師這是否對佛法理解錯誤,應如何導正表哥觀念?

  答:確實這個理解錯誤要學佛要好好的學經教。這句話是《金剛經》的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幫助你看破,看破世法,積極佛法,你才能成就

  如果你世法看破了,什麼都消極,你將來還是受業力主宰,出不了六道輪迴父母養育你,有大恩大德你在生活消極,沒有責任感,你這是不孝不孝的罪就在三途。你學佛,最後學到三途,你錯了。而且怎麼樣?也破壞了佛教形象,佛不是這樣教人的。

  佛教你修凈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沒有叫你消極。修這些法,你不執著就叫佛法;你要執著執著世間善法。《金剛經》是教你執著的,就是教你放下妄想、分別、執著,《金剛經目的在此地。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這是菩薩,這個道理要懂。

uploads/content/2022/june/1f8d03ce2d01a4b4184c2ff6dfbb56f4.jpg" />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要度外道佛經裡面講的那個時候的社會,著名的外道有九十六種

  外道,不是毀謗人,不是貶低人。

  「外道」這兩個字的定義,佛在經典裡面跟我說得很清楚,「心外求法」叫外道

  所以我們自己要細心去檢點、去反省,我們是不是心外求法?

  如果是心外求法,那也是外道,這個外道佛門有個術語叫「門內外」,佛門裡面的外道,雖然學佛皈依受戒了,還是心外求法

  換句話說,對於佛的經典沒有深入,不了解經教的義理,念念還會受外面境界的影響,這都外道,所以外道的意思很廣很廣。

-02-

uploads/content/2022/june/a5d6f8394b721ad9b0b5ab146c57d97e.jpg" />

  問:一天到晚談論解脫往生會不會不吉利?

  答:學佛是為了解脫。一提到解脫很多人都覺得遙遠,並且感到恐懼。那些對生命不負責任走極端的人喜歡說:「死了解脫了,我不要活了……」這給「解脫」這么庄嚴的詞蒙上了一層陰影。隨意放棄生命,無法獲得解脫,只能陷入更苦的輪迴

  再者,人們普遍怕死,不說「死」字,就不會死嗎?到了那個時候,再想解脫事情,已經晚了,因為你沒有時間准備了。

  佛教喜歡自在地談論生死解脫才會有不少人誤會:「佛教都是來世的。」

  其實,生命每一天,我們的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都需要解脫——讓我們從無盡的煩惱解脫,從紛至沓來的痛苦解脫,直到究竟成佛解脫

  「他們一天到晚談論解脫,說以後要去阿彌陀佛那兒,這不活得好好的嗎?怎麼總是說這么消極事情呢?這會不會不吉利?」連4的諧音都敏感的人,當然對解脫心有恐懼,但你所恐懼事情,該來還會來,為什麼不放下心裡的包袱,坦然做好准備呢?

  就如同你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給你發工資?當農民的如果不播種耕作,怎麼可能有收成?

  同樣的,今天你不努力修行,去努力德行善,懺悔罪業,好好發大願修行,哪兒有可能以後去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啊?

  要解脫要去極樂世界是一個吉祥圓滿的大願,想去還要有資糧才可以

  你去任何一個地方旅行,手裡沒有錢,去得了嗎?一談錢,你們就兩眼放光;談解脫的資糧,為什麼不積極呢?

  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解脫的資糧卻是生生世世都可以享用的。

  念「南無阿彌陀佛的人,有幾個真正能做到一心不亂念佛?

  有不少老居士心靜雜念,對眾生有強烈的慈悲心,可以清凈自己的罪業,破除自己的雜念,才能順利往生

  年輕人呢?大多做不到。嘴巴上念著經,心裡一個個的念頭如浪花翻滾,此起彼伏。

  嘴上持咒,手上轉佛珠,真正持咒質量如何?你念的佛,到底有多少用心的?

  做不到的原因是:世俗上所謂的學問學多了,疑問就多了;疑問多,雜念就多。

  可雜念多,你怎麼解脫?

  雜念多,現在無法從俗世的煩惱痛苦解脫,想往生凈土的時候,也會障礙。周圍有多少誘惑啊,手機電視電腦報紙、雜志等等,要清凈身口意真的很難

  修心,不僅僅要在佛堂里,更要滲透到生活工作的點點滴滴。

  看一個人修心的質量,比他念多少言不由衷的經咒,更重要。

-03-

佛教給我們沒有別的,破妄想、分別、執著而已!

uploads/content/2022/june/7e3c407b9e25283fad73e83d6d246dad.jpg" />

  兩個人非常渴,喝同一口井水時,一個用金杯,一個用泥杯。

  前者覺得自己富貴,後者認為自己貧賤;

  前者得到了虛榮的滿足,後者陷入無謂的煩惱中。

  他們都忘了,自己需要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

uploads/content/2022/june/4c3efb6ae05c7c272dd27ddd24655220.jpg" />

  經上講的「一真法界」,西方講的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多大?

  也是盡虛空、遍法界。我們凡夫看到我們的環境,一片大地泥土、沙石這是我們凡夫眼睛看的。西方極樂世界人要到我們這里來看,這個世界也是琉璃七寶,他到任何地方他所看的都是琉璃七寶,為什麼?那個境隨他的心轉。

  假設的話我們凡夫也有能到極樂世界去觀光,我們到極樂世界看到的地,也跟我地球一樣,也是泥土、沙石。什麼道理?我們的心變現出來的,他的心變現跟我們心不一樣。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我們這個世間,他居住的是凈土

  經上也曾經有說過,釋迦牟尼佛以他的神力變現出他自受用的境界給大家看,跟極樂世界、華藏世界沒有兩樣,凡夫見不到。

  這個道理如果用現在科學家的說法,就是時空維次不相同。我們今天住三度空間,科學家實證明有四度空間、五度空間,乃至到十一度空間,這被證實的。還沒發現、沒有證實的,那還不知道有多少。而佛菩薩能力把這些時空全部突破,所有一切空間他都見到了,他見到他自受用的,也見到一切眾生受用的,他有這個能力

  他用什麼方法突破?現在科學家都在研究這個問題,真正能突破,人自在了,可以回到過去,也可以進入未來,理上科學家已經是肯定,知道「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這個理他是明了。

  同時存在,我們怎樣回到過去?怎樣趨向將來?做不到,這個原因是他不知道空間是怎麼形成的,他沒有在這上面去研究。

  佛法裡面講「不同時空的形成」,就是不同「法界」,我們佛家講「法界不講時空」,十法界是略說,細說是無量法界

  為什麼說無量法界?每一個人的法界都不一樣,我們同樣看一個人、同樣看一朵花、同樣看一樁事情,有人看得歡喜,有人看得討厭那就法界不同。

  喜歡,每一個人喜歡程度又不一樣,法界還是不同,真正找到二個人對一樁事情看法完全相同的,找不到,沒有這個事情

  佛講什麼時候二個人看法完全相同?成佛,佛佛道同。

  等覺菩薩,二位等覺菩薩一樁事情還是不同,他的「覺」沒有圓滿,他的心沒有達到純凈。等覺菩薩雖然都有一分「生相無明」沒破,他們每個人看法都不能完全相同,我們說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幾相同,不能達到百分之百。

  由此可知,法界的形成、時空維次的形成,佛講的有道理,「妄想、分別、執著」,從這個地方生的。

  如何能突破?把「妄想、分別、執著」斷掉就突破了,無量無邊不同的法界你統統可以見到。

  所以佛教給我們沒有別的,破妄想、分別、執著而已。「妄想、分別、執著破了之後,那個境界就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

  我們今天提升,不斷向這個境界提升,這是我們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經上常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破了執著」就是「正覺」;

  再破「分別」就是「正等正覺」;

  再破「妄想」就是「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梵語就叫「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境界

uploads/content/2022/june/6f56ace0b044719cceda6c233cd05b2a.jpg" />

uploads/content/2022/june/0d6d569126c689d3e462a1be797774e3.jpg"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