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土第一釋迦舍利塔

 

uploads/content/2022/may/ec67c8a13048459c41471cbe5d333744.jpg" />

  釋迦舍利塔又名齊雲塔,乃佛法傳入中國後所建的第一座佛舍利塔,創建於東漢己巳年(公元69年),即創建白馬寺的第二年,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   據《釋源大白馬寺舍利塔靈異記》說:漢明帝劉庄駕臨鴻臚寺,謁見二位印度高僧。當時攝摩騰問道:寺之東南是何館室?漢明帝答道:很早以前,那裡忽然湧起一個土阜,高一丈有餘,人們把它鏟平了,接著又很快隆了起來。土阜之上,經常放出光芒,當地百姓感到很奇怪,都稱之為聖冢。自周代以來,經常祭祀,禱求靈驗,皆認為是“洛陽土地之神”,不知這是何故?攝摩騰答道:在佛滅度後一百餘年,印度有一位阿恕伽王,安放佛舍利天下,共計有八萬四千處,東土中國境內則有十九處。陛下所言“聖冢”者,即十九處中之一處。漢明帝聽到這里,就偕同二高僧、百官臣僚等一同去觀看“聖冢”。當他們走近“聖冢”時,只見上面湧出一個圓影,漢明帝和二高僧人身現圓影之中,如鑒照容,分明可見。看到此種聖境,眾人皆嘆未曾有。漢明帝十分感慨地說:我若不遇二位高僧,怎知佛在保佑我呢?於是便令主管衙署在“聖冢”之上,依騰、蘭二高僧所傳印度佛塔樣式,興建佛塔。當年三月一日動工,次年十二月八日完成。塔九層,高五百餘尺。“珠宮幽邃,遙瞻丈六之光;?堵凌雲,依稀尺五之上。”“岌若岳峙,號曰齊雲。”   我國早期的佛塔皆為木結構,大約在五代時,鑒於我國木塔容易燒毀而導致火災,故而改為磚塔,但形狀仍仿木塔建築。據塔前金代撰寫的《大金國重修河南府左街東白馬寺釋迦舍利塔》碑文說:在北宋靖康元年(1126),木塔遭劫火一炬,寺與浮圖俱廢,唯留遺址。五十餘年後(1175),彥公大士看到“荒榛丘墟,彷徨不忍去”,故重建磚塔十三層,高一百六十餘尺。今之齊雲塔,就是此次所修,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磚塔。塔身上下共十三層,通高53米余,齊雲塔整個塔體結構嚴謹,造型別致。塔內中空,有踏窩可攀登而上。塔的第十層向南有門,俗稱“南天門”。出南天門,由塔外再向上三層,可直達塔頂。此時舉目遠眺,邙山洛水,盡收眼底,洛陽古城,一覽無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