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世界成就品第四③

  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上宣下化老和尚講述

  世界成就品第

  ◎唐於闐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和尚講述

  開經偈

  無上甚深妙法 百千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

  為令一切菩薩,安住普賢願海中故。是時,普賢菩薩,復欲令無量道場眾生歡喜故,令於一切法增長愛樂故,令生廣大真實信解海故,令凈治普門法界藏身故,令安立普賢願海故,令凈治入三世平等智眼故,令增長普照一切世間大慧海故,令生陀羅尼力持一切法輪故,令於一切道場中盡佛境界開示故,令開闡一切如來法門故,令增長法界廣大甚深一切智性故,即說頌言。

  為著令一切菩薩,也都安住在普賢菩薩的願海中,所以要為眾生說法。「是時,普賢菩薩」:在這個時候普賢菩薩,「復欲令無量道場眾海」:還要想令無量無邊十方諸佛剎土,這個所有佛的道場大眾海會都生歡喜緣故,也來說法

  「為令於一切法增長愛樂故」:人呢,你看脾氣的時候,脾氣很大;要是學佛法有像發脾氣那麼大的那個勇猛心,一定會成佛的。你好修行這個心,好像你那個欲心那麼重,那也一定會成功的。你學佛法的心,有像男女戀愛這種愛情那麼重要,也早就成佛了。可惜人就對於世間法那麼重,對於出世的佛法總是輕的。那麼,現在令你增長愛樂這個佛法的這種的思想

  「令生廣大真實信解海故」∶令一切眾生生這「廣大真實」,實實在在地來信,有一信心,明白這種海。

  「令凈治普門法界藏身故」:令修行這個普門法界這個藏身法,就是盡虛空法界都是我這身體。所以為這個,普賢菩薩說法。「令安立普賢願海故」:令一切眾生都安位在普賢這個大願海裡邊。「令凈治入三世平等智眼故」:令一切眾生修行來入這個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那麼都平等這種智慧眼,得到這種智慧眼。「令增長普照一切世間大慧海故」:令所有的眾生都增長這個智慧。「普照一切世間藏」∶這個世間所有的地方都照到了,這種大智慧海的緣故。「令生陀羅尼力持一切法輪故」:令生出這種總持力;總持力能修持一切的佛法輪,這種緣故

  又使「令一切道場中,盡佛境界開示故」:所有一道場都得到佛所有的境界,來開示一切眾生。「令開闡一切如來法門故」:令把佛的法門都開開來闡揚,令一切眾生都得這一佛法。「令增長法界廣大甚深一切智性故」:令一切眾生都增長,猶如法界那麼廣大甚深那樣的智慧性,得那種的智慧自性。那麼普賢菩薩,隨著就用偈頌來又說一說這個意思。

  (因剪去英語對話,故下面的話又是斷斷續續的。)

  上人:......現在可以談,平時我沒有時間談話。平時每一天有我自己要做事情,甚至一秒鍾的時間要浪費了,我這所做事情就做不完了,所以我的時間是很忙的。那麼現在大家討論問題的時候,誰要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研究研究。願意談話,我們就隨便談話的樣子,什麼都可以說,只要不罵人就可以的。

  ......他地位並不高,和一般的菩薩是一樣的,但是他願力大;他修行的行力大,叫大行普賢菩薩。願力又大,他發這個十大願王,那麼他所以做諸佛長子在一菩薩之中,他是可以說是高了。這個普賢菩薩觀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這四位大菩薩這是菩薩之中的最高的領袖。所以他們這個境界不可思議的。

  他這個力量也可說是佛加被他的力量,還要他自己修行力量──自己修行用功,肯發願。他發的願一般菩薩都沒有發過的,都沒有他發的那麼大。那個盡虛空法界--你看看那個《普賢行願品》,也是這《華嚴經》最後那一品,那就是說他這種的修行,這種的願力,你就明白了。他那是沒有其他菩薩可以比得了他的,所以在《華嚴經》他是一個法主。他是諸佛長子,最大的弟子

  ......懂了嗎?......要不太懂,那就研究那個《普賢行願品》就懂了。你這個問題是非常好的,你是替著大家來問的,我相信很多人對這個問題不懂的。那麼你能以替大家來問這個問題這是善哉!善哉!......你們每一個人到研究問題的時候,有問題都可以提出來問,但是要有意義的,不要七扯八拉地,那麼一點意思都沒有。「哦!師父那個蛤蟆怎麼有兩個眼睛啊?」我怎麼知道它怎麼有兩個眼睛?

  智慧甚深功德海,普現十方無量國,隨諸眾生所應見,光明遍照轉法輪

  十方剎海叵思議,佛無量劫皆嚴凈,為化眾生使成熟,出興一切諸國土

  「智慧甚深功德海」:普賢菩薩說明了為什麼要說法這是這個佛的智慧甚深,佛的功德猶如大海智慧功德不可思議。「普現十方無量國」:能以普遍示現到十方一切的諸佛國土去。「隨諸眾生所應見」:這種的因緣,隨著一切眾生所應該見著的,那麼他就見著。「光明遍照轉法輪」:那麼佛這個智慧光明遍照法界,「轉妙法輪」。

  「十方剎海叵思議」∶這個十方的國土太多了,所以叫剎海。「叵思議」就是你不能來明白它,不可以想像它,就是不可思議。「佛無量劫皆嚴凈」:這個佛在無量劫以前,他令這個剎海諸佛國土庄嚴清凈。「為化眾生使成熟」:為著教化一切眾生,令這一眾生這個菩提果都成熟了。「出興一切諸國土」:所以佛才不怕麻煩,不怕辛苦,出興到所有的一切剎海的國土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