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三祖承遠大師

  大師法名承遠,其父母籍貫都不清楚。大師初始學道於成都唐公,後來又在資川詵公座下參學,最後,大師游學至荊州,拜玉泉真公為師。真公讓大師居住於南嶽衡山,廣設教化。追隨大師學佛僧俗男女信達萬人以上。

  大師剛到衡山時,住在西南岩石下面,有人布施飲食就食,無人布施時,就吃泥土、草木,穿衣也是這樣。南至海邊,北到幽都,來向大師求學佛道的,有的與大師相遇於懸崖邊、山谷中,見大師體形瘦弱,蓬頭垢面,身背柴薪,都以為是富貴人家的僕人,或是大師手下的差人,而生輕慢之心,最後才知道這就是大師大師教化眾生,全都是持名念佛法門。書寫於大街小巷,刻字於山谷岩石,以大願力,勸誘、扶助眾生,迅速脫離苦海

  後來大眾都背負布帛,砍伐林木,開鑿石料,為大師建造寺院大師既不拒絕也不當作一回事,聽憑眾人所為。寺院建成後,被唐德宗皇帝知道了,特地下詔褒獎,並賜名「彌陀寺」。從生布施凡有盈餘,大師即轉施於飢餓病殘之人,但從不歸功於自己。大師衡山,常行般舟三昧,即在90天之內,不坐、不卧、不雜用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

  唐朝貞元18年7月19日,大師囑咐弟子,申明教戒,打掃干凈房間,結跏趺坐,在恬靜之中安然化去,世壽91歲,僧臘65年,葬於寺南之山岡,大文人柳宗元為大師作文立碑。

  大師在世時,凈土宗第四祖法照大師,住在廬山,在定中神遊安樂世界,看見一人身穿破舊衣服,侍立在阿彌陀佛旁邊。佛告訴他:「這是南嶽衡山的承遠。」出定之後,法照大師就到南嶽尋找大師。見面之後,真的與定中所見一模一樣,於是就拜大師為師,並將大師念佛法門廣傳天下。法照大師後來被唐代宗拜為國師。他曾對代宗皇帝說,他的師父有至高至大的道德皇帝知道這樣的高僧大德不是詔書所能召請到的,特地南向禮拜,並親書匾額「般舟道場。」大師修行法門,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太詳細。就大師傳記所記載,知道大師是以專持名號正行,以布施持戒為助行。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