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ploads/content/2022/may/bdd7d63634373ee87a8196876a05047d.jpg" /> 塔灣
舍利塔簡介 沈陽
無垢凈光
舍利塔亦稱塔灣
舍利塔,位於沈陽市皇姑區塔灣街45巷15號。建於1044年(遼重熙十三年),清
崇德六年重修。清代詩人百齡有《沈陽道中作》一詩雲:“灣塔影水流春,寒食煙生樹樹新;好是雨余青到眼,
十里山
色慾留人”,就是寫的
舍利塔和塔灣一帶的美麗景色。“塔灣夕照”是著名的沈陽八景之一。
舍利塔是一座十三層密檐八
角形磚塔,高約33米,整體可分為五個部分:
地宮、塔座、塔身、塔檐、塔剎。塔
基座為仰覆蓮
須彌平座,上面有以青
磚雕刻成的樽,中間以兩層
蓮花瓣式花紋的帶子相纏,下有壺門,內有浮雕獸頭。 外部特徵
地宮位於基
座下面,是埋葬佛
舍利之處。塔座為八
角形仰伏蓮
須彌座,高1.7米,每面寬5·5米,通體磚砌,邊角為花崗岩嵌條石,台表鋪磚,內高外低。塔
身分上下
兩部,塔身下部在
基座上面內收2.9米後起磚基每面高3.4米,在高2.1米處作仰伏蓮
須彌座,束腰中間設一壺門,內有石雕伏獸,再
上有磚雕蓮瓣兩層。塔
身上部為八角圓形倚柱,每面正中各闢一券拱形
佛龕,拱眉上周。卷草,海棠花紋
圖案,龕內
蓮座上塑坐佛一尊,龕兩側立二脅侍,上加寶蓋,
飛天、
銅鏡裝飾。上部正中嵌佛名磚,正南曰寶生佛、西南曰等觀佛、正西曰
平等佛、西北曰惠華佛、正北曰大慈佛、東北曰普濟佛、正東曰
慈悲佛、東南曰阿閥佛。塔檐下有
磚雕斗拱,拱上托挑檐枋及挑檐掉以承托塔檐。塔剎八
角形露盤上雕仰蓮一層,承托圓形覆缽。正南辟
一門,兩扇萬字鏤空鐵門,門內為一磚室,是為
天宮,修塔時
發現明宣德爐一個。頂端立鐵剎桿,有尖頂
葫蘆形銅
寶珠。 在塔的正南面二米處,立有清初《重修
無垢凈光
舍利佛塔碑記》一甬,用漢、滿、蒙
三種文字鐫,提供了建塔和重修的材料。塔後原建有
舍利,
又名回龍寺,1641年(清
崇德六年)建,
大殿三楹、垂花門三楹、
山門三楹,現已不存。 歷史
價值 1985年在修塔時
發現此塔為空心。中宮為圓錐形,
上有天花,下有地板,內有
壁畫。中宮出土了一尊
釋迦牟尼鎏金銅佛、木製
佛龕、供桌、五供和明代
經卷、瓷器、絲織品等文物。
地宮為正方形,四面繪有四大
天王,畫法純熟,顏色鮮艷,頗具
遼代風格。還出土一具大型石函,函上滿刻
文字,是研究建塔和
遼代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保護措施 該塔於1988年12月定為省級文物保護
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