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觀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今注22

  1.五偏行

  論:徧行五者:一作意、二觸、三受、四想、五思

  「徧行」:「徧」,周徧、普徧。因為這一類心行,具有四種普徧之義故稱徧行。這四種普徧是,,1、徧三性、2、徧八識、3、徧九地、4、徧一切時,

  1、徧於三性——「三性」是善、惡、無記三性。這五種心所法,不論是在哪一種性質的心行中,不論它是善念、惡念、或無記念之中,都必定要有五種心所參與,才能起心行。也就是說眾生不管造善、造惡或造無記業時,都必定有這五種心所參與:因此稱這五心所法為「徧三性」。

  2、徧於八識——這五種心所,能徧於八識中起作用,亦即,在八識中的任何一識,若要起作用,必定會有五種心所;也就是說,在心王作用時,都能發現五種心所的蹤跡。

  3、徧於九地——「九地」是從三界中開出來的(即是三界再細分),故亦稱三一界九地」,密教則稱之為三一界九居」,以九地為三界眾生所居住之處。此九地為:「欲界」五趣合為一地、「色界」四禪為四地、「無色界」四定為四地,共為九地。又,這九地雖是從三界中開出,但它卻可將三界眾生心態精神狀況身心清凈程度,清楚地區分及標示出來;而且這些眾生身心清凈程度則是其所得的禪定之深淺而定。簡言之,三界眾生所居之地,之所以有九種不同,那是由他們的禪定境界不同所致:禪定愈高,其心清凈程度愈高,所感的受生果報之地也就愈高。此九地為:

  1.五趣雜居地:欲界就只有這一地,在這一地中,五趣眾生(地獄餓鬼畜生、人、及欲界六天)都住在其中,這之中各趣眾生,所受苦樂福報雖有不同,所在之處亦有天上地下之別,但他們所共同的,都是「不能離欲」,都是依於五欲雜染。又,「欲界六天」(或稱六欲天)為:四天王天、忉利天、兜率天、夜摩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再者,阿修羅因為分屬各趣,如有天趣攝阿修羅」、「鬼趣攝阿修羅」、「畜生攝阿修羅」等, 故但言五趣,而將阿修羅含在其中。諸趣所攝阿修羅道,首楞嚴中有詳細之論游,請參考。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