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一)

法事贊摘要】善導大師開示極樂無為涅槃隨緣雜善恐難生

(一)

晚上我們繼續來探討善導大師的《法事贊摘要》。前面我們探討到了第二大點的第十三段文,晚上我們接著來探討第十四段文。

第十四段文有三首偈頌法語,每一首偈頌法語都有四句話,每一句話都是個字這是法事贊》的特色。這一段文就是在解說《阿彌陀經》往生因,一心不亂這一經文,所以《法事贊》最重要的贊文就屬第十四段文。照例師父把第十四段文讀誦一遍,讓大家對照對照。請大家看講義第五頁中間第十四段文:

極樂無為涅槃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七日七夜心無間長時起行倍皆然

臨終聖眾持華現身心踴躍坐金蓮

坐時即得無生一念迎將至佛前

法侶將衣競來著證得不退入三賢

這三首偈頌法語尤其第一首四句話最為重要,大家無論如何要把四句話牢記在心。因為善大師阿彌陀佛示現一位了不起祖師,由阿彌陀佛所示現的祖師對於法藏菩薩所發的因願解說,以及對於世尊所說經文的解說是最為標準,為什麼?很簡單道理,因為凈土法門唯佛與佛乃能究盡,如果由我們凡夫對於經文的解釋,或者對於因願文的解釋,那不一定正確,為什麼?因為我凡夫真如智慧還沒有開顯。由佛來解釋佛所發的願,由佛來解釋佛所說經文意義才是標準才是正確

祖師大德如果是善導大師這樣的祖師大德,那對於阿彌陀佛凈土教法的解釋是完全可以值得我們信賴採用。如果是用天台宗、密宗禪宗唯識宗、三論宗其它各宗各派祖師對於凈土教理註解,我們就不一定要採用,為什麼?因為宗派不同,修學的宗旨不同、修學的方法不同,對於同樣的經文,理解的也會不同。所以採用古德的註解,我們要有一原則也就是如果我們是在研習《阿彌陀經》的經文,那我們用善導大師法事贊》來了解《阿彌陀經》的經文那就非常的正確。因為善大師阿彌陀佛示現的,由阿彌陀佛來解釋釋迦牟尼所說經文,那肯定不會錯。所以這一經文很值得所有三寶弟子念佛好好的牢記在心。

因為《阿彌陀經》往生因的經文有三個地方被人容易誤解,而產生修學的苦惱,或者擔心不能往生

第一個地方就是誤解了少善根福德因緣的意思。

第二個地方就是誤解了一心不亂意義

第三個地方就是誤解了心不顛倒的含意。

所以透過《法事贊》善導大師開示法語讓我來了解《阿彌陀經》「一心不亂這一句話,實在是非常的重要。

第一首偈頌法語可以說善導大師把一心不亂解釋的既淺顯又明白,可以做為我們遵循的標準。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請大家跟著我來念一遍

極樂無為涅槃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

要了解這四句話的真正含義,那當然我們就必須要了解《阿彌陀經》往生因的經文經文世尊說:

若有男子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我們先來就這一段《阿彌陀經》往生因的經文說明三個時態,因為太多人在研究經文含義忽略了時態的重要性。時態如果迷惑不解,那對於經文的理解可能就會偏差。這一段《阿彌陀經》往生因的經文三個時態就是:

第一、平時

第二、臨終

第三、死後

聞說阿彌陀佛,若一日到若七日的執持名號,指的是平時再來經文講:其人臨命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這是臨終,這個時態臨終是指這一位聞說阿彌陀佛的念佛還沒有斷氣的時候。既然還沒有斷氣稱為臨終,那表示還在當生,如果已經斷氣了進入中陰身,甚至已經去投生了,那當然不能稱為當生。所以見佛、聞法、往生是可以當生成就的。

因此古德稱念佛法門,是當生成就法門一點也沒錯。根據《阿彌陀經》這一往生因的經文來說,念佛法門確實是當生成就法門

第三個時態就是「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是在講死後的時態,「是人終時」這一句話,指的就是這一位平生聞說阿彌陀佛的念佛人已經生命結束了。最後才有「心不顛倒」這一經文,心不顛倒是在臨終是在死後死後不是臨終,是人終時心不顛倒。所以為什麼師父要告訴大家時態一定要了解,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太多人對臨終害怕會顛倒,可是《阿彌陀經》的經文告訴我們,心不顛倒是在「是人終時」這一經文的後面,不是在其人臨命終時的後面。所以死後這時候在臨終見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迎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平時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念佛人怎麼可能會有顛倒。所以阿彌陀佛在你我念佛人的臨終現前接引,我們不會有顛倒的事情。只因為阿彌陀佛沒有現前,我們不管在平時臨終我們都會顛倒。

我們現在就叫做四倒眾生,一二三四的四,顛倒的倒。我們現在就是四種顛倒的眾生

無常為常,以苦為樂

以無我為我,以不凈為凈。

我們需要等到臨終才顛倒嗎?不需要我們現在就顛倒了,我們就是顛倒的凡夫。所以你把阿彌陀經》這段往生因的經文時態先弄清楚了,再來看看善導大師在《法事贊》所說的偈頌法語解說,那你會更清楚,你不害怕「心不顛倒」這一經文,你也不害怕「一心不亂這一經文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