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ploads/content/2022/may/2f576fb19dd590741e78e69995e154d0.jpg" /> 在濟源市區西北2公里
延慶寺內。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建。塔門南向,平面六
角形,為七層密檐磚塔,高約28米。塔外各層壁面嵌砌
佛像雕磚或辟設圭形塔門。塔檐由
簡單的疊澀磚層組成,塔身輪廓略呈拋物線形,巍峨挺拔,
優美壯觀。內為六
角形塔心室,室內有《濟源縣
龍潭延慶禪院新修
舍利塔記》宋碑一通,
書法遒美。塔的北面附設一入口處,有梯級可登至第二層。二層以上構有疊澀磚層承受木質樓析,現樓板已毀。此結構盛行於
北魏、隋、唐,至
宋代已不多見。 簡介
延慶寺
舍利塔 dagoba of yanqing temple
延慶寺
舍利塔位於濟源市城區西北
延慶寺內。因塔下埋
舍利佛珠,
故名。亦稱
龍潭寺塔。宋景右元年(
公元1034年),濟源縣通慧
禪院比丘法言提供
舍利佛珠數十粒,與濟源縣
延慶寺主持省初步共同創建。 塔門南向,高28.16米,為七層密檐式六棱磚塔。塔檐由簡潔的迭澀磚層組成。塔
身外輪廓呈拋物線形。塔內外各層壁面嵌有
磚雕佛龕千餘塊,鐫刻精細,造型生動,類似
北魏手法。自北券門拾級登上第二層,可里外旋轉沿至塔頂。塔內部筒狀結構,二層以
上有迭澀式磚層樓板。南門內置《大宋河陽濟源縣
龍潭延慶禪院新修
舍利塔記》碑。塔西有
龍潭泉,為濟水西源
延慶寺
舍利塔 環境 延慶寺
舍利塔位於松陽縣城西3公里
塔寺下村。
延慶寺塔從塔身構造到木構出檐都沒有
發現後人修繕的
痕跡,是
江南諸塔中保存最完整的北宋原物。
樓閣式磚木結構,六面七級,中空,可登塔頂;
斗拱瓦鎦作雙卷頭,山檐舒展平緩,鐵質塔剎相輪為卷草
圖案,曲線流暢;塔壁朱畫
飛天,依稀可認。額榜“
延慶寺塔”為沙孟海先生手書。步入塔院,一條鵝卵石
大道延伸至塔底,兩邊
樹木蔥鬱,
鮮花怒放。前面就是那座閣樓式磚木結構的斜塔,此高38.32米,六面七級,中空,每層設有平座迴廊;
斗拱瓦鎦作雙卷頭,出檐舒展平緩,頗具唐風,鐵質塔剎相輪為卷草
圖案,曲線流暢。塔身閣檐匾上的“
延慶寺塔”為著名
書法家沙孟海先生所書,氣度
不凡,為古塔平添了幾分雄姿。 來到塔身的平座迴廊,環走塔身,靠近西北側的迴廊,很明顯
就能感覺到傾斜。迴廊四周紅色的木廊,暗青色的古磚,塔壁朱畫
飛天,依稀可認。一陣清風吹過,耳畔傳來清脆的鈴聲,原來古塔四周挑著飛檐,檐角懸有厚重的風鈴,風起稍大時
便會叮當作響。 古塔
第一層最高,挑出的閣檐也最寬,有四個券門,人可以從券門進入塔內,每層
都有券門和閣檐。第二層高度次之,以上各層高度稍低。第六層開始,塔內
有一根粗大直木剎桿,直木
上有骨形木架,其直通塔頂上的鐵質塔剎。古塔頂以磚疊逐層收縮而構成,結構巧妙,工藝精湛。 越往上登塔,每層的高度越來越低,傾斜度越來越大,
讓人望而卻步。塔頂凌空,甚有
李白的“不敢高聲語,恐驚天
上人”之感。 在
舍利塔的塔心室內,還留存著這樣一塊碑刻:《
延慶禪院新修
舍利塔記》。據碑刻記載,北宋景祐元年,通慧
禪院住持比丘法言為藏置
舍利子,與
延慶寺
住持省初、河陽念定寺僧教岸共建此塔。據考證,此碑為北宋進士楊虛已臨摹王羲
之行書寫就,碑
文字體瀟灑、飄逸,對
舍利塔建造的
時間、
原因、經過,記述詳盡清晰,碑文稱,
比丘法言所藏,乃千佛之
遺體練就的數十顆
舍利子。在
舍利塔第三層鑲嵌的《
舍利塔題記》碑碣,也印證了這種
說法:
舍利塔地宮內,藏有
舍利金棺一座,隨葬北宋
佛經一百卷。 歷史 據《松陽縣誌》記載,
太平興國
四年(
公元979年),行達
禪師奉旨
西行,到中
印度,得《大經論》八部
舍利四十九粒以歸。行達
禪師歷十
寒暑,得大經綸八部、
舍利子49粒,受到
朝廷嘉賜,為此
發願建塔,以藏
舍利。經多方籌募,於咸平二年(
公元999年)動工,到咸平
五年(
公元1002年)建成。
延慶寺塔初名“雲龍”,因塔址在雲龍山下
延慶寺前,宋建炎
四年(
公元1130年)改稱
延慶塔。與1165年竣工的
杭州六和塔相比,要早一百六十三年。現存塔體磚銘還有“醇化
五年(
公元994年)六月中”的字樣,足以證明此塔屬北宋原物,系唐風宋塔,而
杭州六和塔乃宋風宋塔。
旅遊 延慶寺
舍利塔風景
龍潭夜月 是濟水西源龍河的發源地,最終和濟源另一條河珠河合流,合稱珠龍河。
龍潭的得名,正是
來源於此。現在,
龍潭之名猶在,但清澈的
河流和噴涌的泉眼已經消失了。在《濟源縣誌》上,數十首關於
龍潭和
延慶寺的詩作,依稀可見
龍潭當日的風韻。
延慶寺內,四令堂前,鑲嵌著北宋皇祐
五年公元1055年的、知軍州事
河南富弼的一首《七絕·題
龍潭》:“亂山深處一
龍潭,竹削琅軒水潑藍。更倚雲岩構
蘭若,直疑風物勝
江南。”
龍潭美景,吸引了北宋時的一位
官員,約
公元976年曾經擔任濟源
縣令的陳省華。正是因
為他舉家遷居到這里,
才有了後來的四令堂,
延慶寺也被
後世推崇為“文峰勝地”。 緬懷先烈
延慶寺
舍利塔緬懷 2008年5月8日上午9點,心月
法師圓寂六周年紀念日,重慶華岩寺
僧眾和重慶
佛學院所有師生在華岩寺
方丈道堅
法師帶領下赴心月
法師舍利塔前舉行隆重的上供
儀式,緬懷心月
法師。心月
法師生前曾任重慶市
佛教協會副會長、重慶華岩寺
方丈。先後重興廣安興國寺、河北
沙河延慶寺、合川
凈水寺、豐都延生堂、渝北龍興寺、寧波寶慶寺、宣州京山堂等
道場,還積極投身
社會公益
事業,濟貧撫危,並致力於
佛教人才的教育,受到
四眾善信和
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贊譽。